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为成长引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为成长引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希腊有一座象征光明太阳神的德尔菲阿波罗神殿,神殿的墙上刻着一句警世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何其难也!

我不由想到了一些社会失德现象,它在使我们的良心接受道德拷问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广泛阅读对于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写到:“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什么是人格?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就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拥有完全人格的人,对事知道关心、对物懂得珍惜、对人晓得感恩,心存阳光,积极乐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

普希金说:“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朱永新教授也曾形象而精辟地论述过书籍对于人的精神成长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阅读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育素材,使学校德育内容有所依托,让学生乐于把众多的德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避开尘嚣,远离世俗,轻展书页,揣摩玩味,独享惬意,净化心灵,学生便会渐渐告别无知、走向成熟。

在享有“全球教育领跑者”美誉的芬兰,学校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之一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这半小时的自我阅读,不再是继续啃读教科书,而是鼓励他们读自己想读的书;不会有程式化的阅读要求,而仅仅是一种心灵的自我体验。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而不同”吧。

如今的学生大可不必如我们当年那般,对一本好书朝思暮想而不可得。在网络发达、书店林立的今天,阅读早已不再是书香世家的孩子的特权,而是亿万大众都可以享有的财富。

我们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生活兴趣和习惯,就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阅览室,通过开设主题阅读课,引导学生在闲暇时间阅读。当学生能受惠于书中的人物、故事与情感时,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就能使人真正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并产生为“有为”的幸福人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动力。

阅读是一种享受,但也要讲究中庸之道,如同赏花饮酒,“花看半开,酒喝微醉”才是最佳。但凡称得上是享受的事情,世人总愿意追求它的极致状态,那种为阅读而“醉”的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醉”于书籍中的情节、角色,和书中人物同喜同悲,是一种浅阅读,是缺乏理性的表现;“醉”于阅读、偏安一隅,只生活在书籍所构建的“世外桃源”而“不食人间烟火”,是一种死阅读,是缺乏灵动的状态。享受阅读,就需要我们既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因为只有“进得去”,我们才能遨游其中,有所感受,才能品味语言文字的奥妙,领略其中的内涵;只有“出得来”,我们才能徜徉其外,有所领悟,才不至于“言必之乎者也”,成为“学究”乃至“书呆子”。只有把握好了这种阅读的“进出哲学”,才能既沉浸在书中所描画的理想世界,与书中角色互动交流,又活在当下,汲取其中可以指导我们幸福生活的点滴。唯有如此,才称得上是享受阅读。

当然,在书海中泛舟,还要学会停泊。书中常有些许片段或诙谐幽默,或灵巧精致,或蕴藉深刻,一如观苍山、游洱海,需要你驻足,用心想一想、品一品,让你的思想与书中所言发生碰撞,擦出激情的火花,这时,你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文句表面的精彩,还会从内心深处体验到如沐春风的愉悦。

真正的阅读高手不仅仅会读书,而且还会将读书之巧迁移到读生活方面。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学习、工作中会有波澜起伏,会有高潮低谷,也会有欢笑泪水,正如阅读需要读者的再创造一样,生活这本“书”也需要我们适时地转换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把自己从生活这本“书” 中牵拉出来,做一个忠实的“读者”,这时你会发现,“书”中的主角在欢笑的时候或许忽略了最明显的不足,在哭泣的时候或许应该抓住那柳暗花明的机会,从而做到既能防微杜渐,又不会妄自菲薄。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对于人生观、道德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帮助他们把握什么是真善美,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话,并且努力让读书伴随学生的一生,为成长引航

我校的育才园里有一块石刻,是李岚清同志的题词:“大爱不言,润物无声。”我想,爱有许多种,其共性在于无私,这里的“大爱”应有更深远的含义吧。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只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成就“大爱”,而引导学生享受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赵延坤,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