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双重反馈教学法浅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双重反馈教学法浅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重反馈教学法,是把反馈作为实现教学控制的有效手段,多渠道、多层次及时传送反馈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其实际运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教学目标、组织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能力等。学生的主体地位则体现在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发扬学习上的自主性和合作学习精神等。实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高学习质量。

下面列举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例证双重反馈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一、导入课题(诱发)

一教师通过谈话、设问、游戏或演示实验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动机。

要求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

例如《升华》一节的教学,先将升华演示器放在投影器上,引导学生观察,瓶内只有一紫黑色颗粒:固态碘。然后将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即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通过投影仪在银幕上映出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红色的碘蒸气是怎样产生的?

《浮力》一节的教学,先讲述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以科学家楔而不舍的精神熏染学生。

《热膨胀在技术上的意义》则联系学生熟知的现象,提出夏天架设电线时,为什么应让导线松弛些?工厂蒸气导管为什么装有弯曲的伸缩管?把一个个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应该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借助趣味性、启发性的材料提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情绪高涨地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唤起有意注意。

二、课内自学(导学)

一教师利用黑板或投影器出示教学目标,使教材有效地呈示给学生,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

学生对照目标自学课文,分粗、细、精三个层次阅读。在阅读中做到眼看、脑思、手动。要求粗读知大意,细读钻字眼,精读明要领,并且做到四记:①用问号标记疑难;②用波浪线标记重点;③用横线标记注意事项、方法与技巧;④用号码给某些定义、定律、结论中的前提、条件、要项标上序号。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检视,了解学生自学障碍,提供及时的帮助。

如学生自学《惯性》一节,粗读时了解到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细读时注意到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前提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精读时就要把“惯性”和“惯性定律”进行比较了。这样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划上相应的记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搜集到学生对“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理解困难的反馈信息,则考虑在“课内探究”环节中设置“物理运动速度加快,惯性是否加大”、“当外力撤去后物体的惯性是否改变?”等即景式的思考题,充分利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调控功能,排除学生因生活经验的负迁移而混淆力和惯性概念的心理障碍。

三、检查练习(诊断)

一教师提供材料,组织诊断性测验,学生根据课内自学掌握的知识对练习题进行尝试性解答。同时教师将透明胶片发给若干中、差生当作作业纸,待完成后放投影器上批改,使全班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正确与否,或组织学生口头核对答案。

例如《熔解和凝固》一节就设置了“物质从变成叫做熔解。它的相反过程叫。熔解时的温度叫熔点。冰的熔点是。”这样一些达到“识记”或“理解”低层目标的习题,以了解学生“课内自学”的成效。

四、课内探究(迁移)

一教师提出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评议,学生两人一组或前后相邻两桌的同学相互讨论、解答、补充、订正,也可将“课内自学”碰到的问题提出来研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这种小组教学,适时地给予点拨,或对优、差生实施个别教学,以防止“吃不饱”和“吃不了”。

例如《液体的压强》一节的教学,可设置的议论题:“书上所述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有几层含义?”讨论中有的学生会说:“表明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也有学生会说:“还说明了液体内部的任何地方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还会有学生说:“深度相同的地方压强相等,同一点向四面八方的压强也相等”。把这三种来源于学生的说法汇集起来,对这个规律就有了全面而正确的理解,也纠正了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而产生的,所以液体内部的压强总是竖直向下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可较为自如地解释后面的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了。

五、纲要信息(强化)

一教师通过投影器映出或在黑板上板书板画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用色彩标明知识的重要程度和注意点,教师据此进行简短讲解,指出各部分知识的逻辑联系,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例如《升华和凝华》一节以物质三态变化的图像为纲要信息;《机械能》以游乐场翻滚过山车画面作为纲要信息。《力》则是绘制的两位正在对打的拳击运动员的简笔画作为纲要信息,这些知识载体直观明了,生动易记,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巩固练习(评价)

一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测试学生到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