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思考并探讨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问题的本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获得启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人的素质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而反映出整体综合能力的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一个人总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其中一方面忽略轻视了,将会造成一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是当务之急。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渗透到各个社会环境氛围之中。人们通过对这种有组织的乐音和乐章体系的倾听和审美,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从而对主体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古代先贤孔子就强调:“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把音乐列为“六艺”课程的第二位。他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从整体上看,音乐可以参与到其他各种素质的构建当中去并产生效应,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

一、音乐与人的文化素质

音乐具有特殊的认知功能,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准和文化心态。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表现出该时代的社会观念、风土人情;也必然借助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描述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和不同类型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活命运。生动形象的音乐艺术往往使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地接受各种知识,从音乐中了解一定时代、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轻松地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丰富学识,提高识别生活和洞察社会人生的能力。

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合理应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没有任何其他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音乐的学生思路较一般人开阔,思维较一般人敏捷。经常练习歌唱的人,呼吸系统、发声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可以得到锻炼,其耐力、灵敏性等素质得以开发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较一般人出色。弹奏乐器的学生,必须脑到、眼到、手到、身到、脚到,全身心投入,协调配合才能进行。对古今中外音乐精品的欣赏和表演,可扩大文化知识的视野。经常参加排练、演出、比赛,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整个艺术素质的提高。

科学和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础,科学与音乐的双重超越,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音乐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二、音乐与人的思想素质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通过塑造生动的感性形象去感染人,使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精神力量可以协调人的意志行为。我国远古就把音乐放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礼记》中有记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也非常强调音乐的育人作用,他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音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人们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或坚定某种信念,对人的修养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辅佐性。音乐教育可以激发与深化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陶冶人的道德情操。通过美的教育和影响,可以使人的道德意识与情感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由于音乐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音乐教育对人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音乐中的道德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到了人们的血液中。比如:对古今中外音乐精品的欣赏和表演,既开阔了人的知识视野,而且在接受的过程中会激起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使情感品质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方向发展,提高人的文化水准,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人灵魂的有力手段,对我们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培养人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音乐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高尚、完美,能培养人的真诚,使受教育者变得善良,这种品格来自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心灵变得更加纯洁美丽,因为美是音乐的特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

精神的前途的灯光。”

三、音乐与人的生理素质

音乐与人的生理素质有着密切的作用。如:歌唱能扩大肺活量,并使发声器官发育良好;演奏乐器可以训练手指和手腕的灵活转动;健美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更是把音乐与人的生理素质结合得非常紧密。近年来,音乐的律动教学法得到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运用。律动教学充分地体现出人的体态律和生理的特征。据研究,音乐对人体能够产生镇静、镇痛、降压、安定、调整情绪等不同效能。音乐对人的情绪能发生影响是音乐疗法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人的情绪与大脑皮层、丘脑下部、边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而边缘系统对调整人体内脏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能引起人愉快与舒适情绪的音乐,能够改善与调整人的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调整人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使音乐具有治疗作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可以使人的情绪得以缓解、调和,得以转化,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音乐与人的心理素质

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美好、高尚的情感,应成为现代社会每位成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不需要任何媒介就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产生情感体验。可以这样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的教育,这是音乐的本质所决定的。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倾注了他们全部的情感,正如莫扎特所说:我的音乐是从我心中流出来的。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审美情感始终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他们通过高超的演奏(唱)技巧表达着音乐的丰富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审美体验,随着欣赏者本身的情感投入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这种情感体验会越来越深刻,而且永无止境。

音乐既能激发人的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音乐也能使人获得真、善、美等情感体验,使认知和情绪得到升华和满足,表现人内心的丰富体验和人格折射。音乐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的桥梁。当患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即使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但一曲音乐却可能使他们获得共同的体验。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让人的思绪和情绪从现实倒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如老人家常喜欢吟唱过去的革命歌曲或戏剧,这正是他们怀旧心理的流露和宣泄。音乐还可以表现非现实的、超脱的、梦境般的精神世界,以满足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以及替代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也可以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语的幻想和内心体验。音乐在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

音乐作品是抒情而和谐的。这种和谐有序的活动,有助于脑机能的不断强化,培养出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能丰富人的联想力、想象力,使人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促进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的增强。参加音乐活动的训练和演出还有助于自制力、毅力、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音乐的审美感受,有利于促成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使人格逐渐得以完善。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象丰富、活泼好动,内心活动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尤其喜爱音乐艺术。音乐作品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与趋从。然而,音乐的功能不仅仅是娱乐,它具有很强的美育、德育功能,是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瑰宝。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挖掘音乐财富的潜力,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的巨大功能,使之充分地参与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程中去,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值得全社会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音乐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是因为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神奇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跨世纪开拓型人才事业,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音乐教育在人才塑造的过程中将更好地、更有效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