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私拆女儿的信以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私拆女儿的信以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编的话

私拆子女的信件,一直是引发亲子冲突的典型事件。儿女对待这类事件,通常都是言之凿凿:父母太不尊重我们的隐私权了,这是裸的侵犯。然而,在生活中,一位忧心冲冲的母亲,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出事”而做出“越举”之事,又会让人深感其情可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远比拆信行为值得尊重。

案例

林怡的女儿周周今年十二岁,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也比一般同龄人更加懂事。林怡疼惜女儿学习劳累,为了缓解她的学习压力,也为了让她更多地了解世界,同意了女儿在家上网的要求,没想到,女儿却借此交上了网友。

自从答应周周上网,她几乎每天都会在网上泡1~2个小时,有好几次,周周都在网上聊天后匆匆忙忙走出家门,回来不是一脸兴奋,就是一脸沮丧。林怡担心女儿交的朋友把她带坏,有好几次都试图问出女儿上网的细节和出去活动的内容,可每次都会吃上闭门羹,女儿总是对自己遮遮掩掩。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怡接到了一封寄给女儿的信。林怡一直尊重女儿的隐私,她也知道私拆女儿信的做法不好,说不定还会引发一场家庭冲突。可是她实在不放心女儿的近况,万一女儿做出什么傻事怎么办,这样想的同时,那封信已经被撕开了……

打开信纸,林怡一下子心惊肉跳起来,信上都是一些恋爱中的情话,每句都离不开“爱”字,最后落款还献上了一吻!看罢,林怡小心地把信收好,决定暂时不跟女儿谈关于信的事。因为她怕私拆信件影响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威信,再者怕女儿发现自己私情暴露,会受刺激做出冲动的事来。但从那天开始,林怡不再允许女儿上网,并拉掉了电话线。

周周发现上不了网,经过一路查询,查出母亲在电话线上做了手脚,她与林怡的情绪开始对立起来。

过了几天,林怡问女儿:“最近你好像总有些心事重重的,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林怡没有直奔主题,她想先得从联络感情开始。

“没有。妈,你今天怎么有空来关心我的身体了?是不是想说不让我上网的理由?”没想到周周倒会反守为攻。

“是的。”

“那我告诉你,我们班所有同学都上网,而他们的家长从来都不干涉他们的。”周周振振有词:“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不信任我。”

既然到了这种地步,林怡觉得干脆把那封信的事告诉女儿,向她解释拆信的原因,劝说她早恋会有什么样的恶果。林怡深知在这种情况下,想劝说周周改变立场比登天还难,于是把千言万语都倾诉在信上,目的是想让女儿能够体会天下父母的用心良苦。

第二天,周周递给母亲一封回信。她告诉母亲,她们这代人交流的方式已不同以往,但是跟恋爱没有关系。她还说她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女孩,会对自己负责,成绩也会保持优秀,前提是父母必须让她上网。

看了女儿的信,林怡脑子里一片茫然,她不理解现在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她能相信自己的女儿吗?

听专家说

做父母的焦虑

林怡的经历恐怕会获得众多父母的理解与同情。是的,为人父母整日殚精竭虑,无非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传统式父母更强调责任,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做父母的第一要务便是对子女负责。作为父母,有责任在自己的教导之下,让子女学有所成,远离不安全隐患、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这样的父母往往显得很焦虑,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孩子做出“出格”的事儿,林怡给女儿的信中,必定也诉说着自己的种种担心。作为父母,为孩子焦虑是一种本能,几乎不能改变。而这种焦虑除了对子女学业、健康、安全的担心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对孩子成长的不认同。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处处都要依赖父母,作为父母已经习惯了这种被依赖与指导孩子的领导者地位。一旦有一天,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开始自己思考解决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生活方式,父母就会感到不安。一方面是心理失衡,感到自己的意见被忽视,自己再也不能主导孩子了,表现出落败与无助;另一方面是不信任,不相信孩子的决定和选择是正确的,担心对其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以至于对孩子的行为过度干涉,做出私拆信件这样的行为。

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不等于放任吗?那样岂不是很危险,孩子吃了亏,受了伤怎么办?父母容易掉进一个误区。父母能保护孩子多久?一生吗?肯定不可能。人生本来就存在许多挫折,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孩子永远不可能独立面对人生。这样的孩子,能说他优秀吗?

所以,作为父母,在讲道理、设限制的同时,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们自己去经历。真像林怡一样遇到类似棘手的事,父母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孩子,然后给他们自,让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更多地让孩子自己作主,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经历。

为什么不信任孩子

父母总以为自己才最正确,但成功的父母都是把孩子当成天使。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外的一个滨海的小镇,一个小男孩根据自己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判断晚上将有海啸。他把自己的这个推断告诉了妈妈,妈妈相信了他,并马上带着他,一户一户地通知镇上的居民做好防海啸的准备。当晚,海啸果然如期而至。这个孩子挽救了全镇人的生命。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的母亲,你会相信他的话吗?恐怕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不会相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走的桥,要比孩子走的路还多”,论经验他们要比孩子强势得多。小孩子的话怎么可以随便相信。将这一想法推到日常生活,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意见的轻视,也就不难想象了。

为什么父母不愿意相信孩子,被孩子说服很没面子吗?或者说让孩子的意志主导自己的意志是颠倒了伦常,相信孩子的话,会闹出笑话,或者引发不好的结果?如果父母在遇到问题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只依据自己的判断,只照顾自己的面子,当然不会给予孩子信任,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信任自己,然后才有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动力,孩子尤其如此。人都容易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待一些敏感事件上。但信任也有一样好处,它的反面是不信任,在家庭里也应该有“信用评级”,一个经常失信的孩子,最终会慢慢失去家人的种种优待,这是对孩子做出失信行为的很好惩罚。

学会放手做父母

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包容不同的风格,更在意独特性与个性彰显。如果一味想用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同化孩子,过度干涉孩子的爱好,反而会好心做坏事,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让他们的行为愈演愈烈。与之相比,还不如学会放手。

静观其变追求刺激、追逐时尚潮流这些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家长往往是害怕他们误入歧途:过分亲昵、朋友,甚至逃学去逛街。青春期孩子的行为有时过火一点儿或者超常规一点儿,这些都很正常,关键看有没有过分,如果孩子的学习仍然很好,也没上述不良行为,那么家长尽可放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加以自我调整,不会有问题。

顺其自然如果看一看好交网友的人,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更大的孩子较少会这样做,而大学生、研究生或已经工作的人通过网络交友的人就更少了。过了这个年龄以后,每个孩子都会沉静下来,做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事情。父母想到这一点就可以放心,即便孩子现在有点误入歧途,也是有时间性的,她不会永远这样。

不过分担心 很多家长反对孩子上网交网友,是害怕被其他孩子带坏。实际上,交网友只是精神生活的一个层面,每个人都有精神追求,孩子们所追求的不过是精神上的愉悦。如果一个人精神上是愉悦的,他就更自信、乐观,更能感觉到幸福,这个时候再苦再累都觉得没什么。而且孩子形成一种稳定的价值观,需要十几年,甚至还要长的时间,不可能因为一段时间跟“坏”孩子的接触,就会影响一生,这种想法太严重了。所以,不必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