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 1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内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 R54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48-02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同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有相同之处;目前认为发病主要机制为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脉完全或部分闭塞。不稳定心绞痛极易发生猝死或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应积极治疗,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6月~2009年5月我们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其疗效及完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7年6月~2009年5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其中男51例,女32例,年龄45~8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各组按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标准[1]进行再分组。治疗组42例中低危险组11例,中危险组18例,高危险组13例。对照组41例中低、中、高危险组分别为10、17、1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除外标准:①近期有活动性病理出血。②近期外科手术。③肝、肾功能严重损害。④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异常。⑤不能控制的3级极高危高血压患者。
1.2给药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标准抗心绞痛治疗,采用休息、镇静、吸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消心痛10mg,3次/d,硝酸甘油10~30μg/min微量注射器泵入,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辛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阻滞剂,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每2周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观察:(1)1周内心绞痛控制疗效:按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判断疗效;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或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ST-T无变化。(2)4周内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复发、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3)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11周内心绞痛控制和4周内心脏事件比较
治疗1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的出血等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而内膜损伤常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其可与血栓并存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发作。斑块是否发生破裂与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现已知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炎症介质加速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启动因子。血小板表面炎症介质受体及炎症因子表达参与了血小板血栓形成。近年来发现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抑制炎症反应,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稳定易损斑块具有重要意义。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烷A2(TXA2)生成而起抗血小板作用。由于:(1)阿司匹林仅抑制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而对激活的血小板无作用[3];(2)部分病人有阿司匹林抵抗[4],因此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是有限的。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属于噻嗯吡啶类衍生物,防止ADP介导的Ⅱb/Ⅲa受体活化和继发纤维蛋白原与Ⅱb/Ⅲa受体的结合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靶点不同,同时应用有协同治疗作用。
因此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更加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阻止不稳定心绞痛的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本组临床观察资料样本量较小,且为非双盲对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接近国际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笔者认为仍有一定临床价值。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心电图的改善及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41-44.
[3] 李洁,刘春风. 阿司匹林抵抗[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 13(2):136-139.
[4] 田建伟,赵连发,郑强荪. PTCA术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现状[J]. 心脏杂志,2002,14(4):353-355.
(收稿日期: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