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审美能力是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对目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构建基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及基本策略。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学设计

审美能力是现代文明人的素养之一,即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美育人文性,趣味性,欣赏性,教育性,可操作性等诸多教育功能,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审美、创造、感知、形象思维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笔者在从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构建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意义重大。

一、目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应试教育成为制约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说,应试教育阻碍了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高中学生更在乎高考分数,对于不是高考科目的美术课程并不重视。自然而然在美术课堂上也就收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及实践绘画能力,无法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有机联系。在美术课堂上,只听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课堂上的学生大多神情漠然,课堂会逐渐滑向单调与枯燥。

2.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涌现出重人文、轻技能倾向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高中课堂上学生纯粹的“动嘴、动眼”,没有多余的学时来“动手”,谁都知道,没有美术技能,也就没有美术,技能并非是美术家的专利,它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形式感的眼睛,获得较高的感知力和欣赏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必须通过审美操作的参与,也就是对技能的学习。那种以为仅凭美术欣赏,让学生背诵出几个画家和作品的名字,就能提高审美能力,这只不过是某些理论家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凡是从事美术技能教学实践的教师,都会了解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技能上优秀的学生,他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鉴赏、分析的能力也相应较高。

二、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边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师生双边参与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过程,但现实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执行自己既定的教案,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要求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获得平等、和谐、自主的发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美术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思考。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应只局限在传授绘画的知识、技能和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而应运用综合的,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开阔眼界,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

3.针对性原则。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高与抽象思维,思维活跃,情感方面感性大与理性,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通过“兴趣”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

4.实践性原则。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整个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设定多级教学目标,充分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素质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5.有效性原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教师要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认识和巧用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善于引导和培养他们独立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四、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1.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该们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一是要求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第二是要求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教师应努力找寻能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的作品并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阻止教学。如油画《父亲》、《开国大典》,雕塑《思想者》、《大卫》等,教师在对作品进行深入赏析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描述性鉴赏如:“农民父亲黝黑的面孔、粗糙的双手、沧桑的神态,开国大典时隆重庄严的气氛和建国的祥和愉悦的氛围,大卫的英雄气概等”来直接感染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渗透,逐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等。

2.研究教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美术教师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能从兴趣出发诱导和激发学生从产生兴趣,之后到产生审美的体验和感知,再到产生探究的兴趣,最后使学生达到主动的创造。美术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其次要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积极采取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同时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创设情境,增强课堂审美吸引力

美术教师在创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对文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境体验的创设等诸多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加以巧妙利用,启发学生思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目的。在进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如美术与自然科学、美术与社会科学等,进行横向拓展性教学尝试,以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成为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观。创设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和创造。目前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学创新,从趣味性引导到审美性

创新美术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具有审美特性,创新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审美活动要随堂处处可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契机通过欣赏-体验-感知-评述―评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通过文学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的情境创设,用文学艺术语言、音乐旋律等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渲染使学生在“游于艺,成于乐”的艺术情境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教师有目的的设趣,能使学生从最初的兴趣逐步达到高层面的审美心理活动,进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这样的教育最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懂得美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只有好的审美能力才能成就好的人生,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晓东.高中美术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23).

[2]张欣.关于高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析[J].中小学教育,2011(10).

[3]庞海峰.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鄢铭志(1978―),男,湖南常德人,常德市第二中学美术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