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晚稻直播与机插秧技术的利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阐述了南湖区晚稻直播栽培和机插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单季晚稻;直播与机插;优点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3+3.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65-02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地处浙北平原,土肥水足,是粮食高产区,以种植单季晚粳稻为主,长年晚稻单产在7.9t/hm2左右。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推广。现直播栽培面积占90%以上,机插秧面积近几年也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两种栽培方式都具有高效低耗的显著优点,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未到位,生产上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笔者就其二者的技术利弊进行了分析。
1 2种栽培技术的主要优点
1.1 直播栽培的优点
直播栽培是将催好芽的稻谷直接撒播到翻耕或免耕稻田中,其省工省力、节本、增产、增效等特点明显。直播栽培免去了移栽稻育秧、翻耕(免耕条件下)、拔秧、挑秧、插秧等多项繁重的生产环节,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全生育期可适当省肥、节水等,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播稻大田分蘖节位低,早发稳长,容易获得多穗高产。根据调查,采用直播技术,与人工移栽技术相比,可节省用工30个工日/hm2,共计省1 200元/hm2,节省肥料成本225元/hm2,增产粮食240 kg/hm2,合计增收432元/hm2,扣除多用一次除草剂计150元/hm2;若采用免耕直播,可减少拖拉机翻耕费900元/hm2。合计免耕田增收2 907元/hm2,翻耕田增收1 857元/hm2。推广应用此项技术,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2 机插秧栽培的优点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通过高密度育秧、高性能插秧机高效插秧,省工节本,并宽行窄株栽插,通风、透光、透气条件好,病虫草危害程度减轻,能实现稻米无公害优质生产。2006年南湖区开始小范围试点应用,至2008年,全区已示范推广225hm2,机插单季晚稻平均节本增收900元/hm2。其规模化育插秧、高效稳产增收、便于掌握等优势显著,从推广回访结果看,种粮大户满意度高。
(1)效率高。南湖区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简化了育秧准备和播种环节,省去了取土、拌肥、过筛、覆土、浇水等繁琐步骤,节省工时和用工量。20人1d可育秧田0.27~0.33hm2,供27~33hm2大田用秧量。1台高速插秧机1d可大田插秧3.3~5.3hm2,插秧效率高。通过插秧机栽插秧苗可实现一次定行株距、定穴、定苗栽插,节省间苗工作,保证稻株田间均衡生长空间,容易获得高产。
(2)省工节本。试点示范3年来,机插单季晚稻与翻耕直播相比,平均节省用工4.5~7.5个/hm2,即节省用工成本240元/hm2左右。机插后,田间一直保持水层,起到以水压草的效果,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1~2次,节省除草剂用药成本75元/hm2左右。
(3)稳产增收。机插高密度育秧,有利于对秧苗集中进行药剂防治灰飞虱,减少田间虫量,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15~20d短秧龄移栽,可为前茬作物如西瓜和鲜食大豆等经济作物提供10d左右的生育空间,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实现晚稻适期播种,延长了晚稻生育期,容易取得高产。2008年试点示范区,机插晚稻比直播晚稻平均增产稻谷300kg/hm2,增收510元/hm2。另外,机插稻扎根较深,稻株抗逆性增强,受台风等恶劣气候影响造成晚稻减产的风险降低,稳产性高。
(4)品质提高、环境改善。机插稻因宽行窄株栽插,通风、透光、透气条件好,药剂喷施作用面大,防治质量提高,谷粒饱满,谷壳金黄无黑褐斑,外观商品性好,品质高。病虫发生程度减轻,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少,减轻了农药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5)便于规模化管理。随着从事粮食生产农户的年龄趋老、土地流转工作的深入开展,南湖区粮食生产发展趋向由种粮大户经营的模式,其承包规模也越来越大。据调查,近年南湖区1.33hm2以上种粮大户已由2005年的278户上升至2008年的451户,年提增率117.5%,这给发展机插秧生产提供了极有利条件。同时,粮食、农机合作组织的兴起,开展代育、代插,有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存在问题
2.1 直播栽培存在的问题
(1)播种期偏迟影响产量。南湖区单季晚稻全生育期160d左右,适宜播种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但生产上因天气、避灰飞虱苗期传毒及从众思想的影响,40%的单季晚稻在6月15~25日、部分农户甚至到6月底直播。由于播种期偏迟,晚稻营养生长量不足,生育期延迟,影响高产。另外,因迟播,抽穗期延迟,易遇冷空气,造成空秕粒增加而减产,稳产性低。
(2)全苗齐苗受气候影响大。播后7~10d内(扎根竖芽期)若遇连阴雨或连晴干旱天气影响,会造成出苗率降低、出苗不齐。生产上为确保足苗,农户需抢时补播,或借秧栽插,用工成本增加。
(3)播种密度难把握。南湖区直播稻全部采用人工撒播,播种密度受播种人熟练程度影响大。播种不匀,秧苗3~5叶往往要进行移密补稀。种粮大户为节省用工费用,播种后一般不再间苗。若播种不匀,会造成全田生长不平衡,密度高又会增加病虫防治成本,影响种粮大户增产增收。
(4)杂草防除次数多。南湖区稻田主要杂草有牛筋草、狗尾草、莎草、水花生等,杂草生命力顽强。稻谷直播后至分蘖始期,为促竖芽扎根,采取田板湿润管理,而土表未被杀灭的草籽乘机生长,与稻苗争夺养分和空间,不利于壮苗。对于连续多年免耕直播稻田,若前期杂草防除不彻底,往往会造成苗蘖期草旺淹苗,严重的只能翻耕改种。为彻底有效防治杂草,生产上在播前、播后3~5d、苗期进行防除,并视杂草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后期补治。多次使用除草剂,使成本增加,并不同程度抑制苗期分蘖。
(5)病虫防治难度大。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布局改变、病虫抗药性增强、季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稻病虫如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灰飞虱、白背飞虱频繁发生或暴发为害,增加了施药次数、施药量和防治成本。另一方面,农户喜大田苗足,基本苗120~180万根/hm2(技术指导基本苗90~120万根/hm2),稻株大田生长空间拥挤,稻叶相互遮蔽,田间通风透光透气条件差,药剂喷施防治不能充分到达稻株下部,防治效果差,影响高产。灌浆期受穗部灰稻虱和蚜虫取食危害,稻粒饱满度不够,千粒重降低,谷壳多黑褐斑,商品性差。
(6)扎根浅。直播稻比移栽稻扎根浅,烤搁田不当,会造成伤根面积大,根系活力降低,遇特殊天气,容易早衰。如2007年10月稻株正值灌浆期,受7~9日台风和强冷空气突袭影响,全区近10%稻田出现不同程度青枯症状。经调查,受灾稻田除后肥重的原因外,还受耕作方式主要是直播栽培的影响。
2.2 机插秧存在的问题
(1)对整田质量要求高。虽然高性能插秧机具有液压仿行系统,能根据水田底层高低状况,自动调节插秧深浅,达到相对一致的机插深度。但因机插秧苗短小,抗逆性弱,为保证秧苗返青活棵快、成秧率和分蘖整齐度高,需要提高大田耕整质量。大田旋耕后,平整田面无残茬,田面高低落差要求不超过3cm,需待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时栽插。
(2)返青活棵慢。秧龄15~20d栽插,苗小根叶少,栽插时造成稻苗部分伤根,秧苗大田返青活棵慢,一般需10d左右。另外,为促返青活棵快,适施基肥,增施纯氮30~35 kg/hm2,增加了肥料成本。
(3)对足穗要求高。机插秧苗一般在3~4叶1心时栽插,稻株第3叶位开始分蘖,与直播比,减少了第1~2叶位分蘖成穗的利用率。其次,宽行大株距,基本苗偏少,穗数不足影响高产。
3 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南湖区晚稻直播与机插秧生产水平,真正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提高基层农业技术到位率是关键。一是加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技术应用水平。在栽培技术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3.1 抓好适期播种
单季晚稻直播播种时间掌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杂交稻不迟于6月5日,连作晚稻在7月中旬;机插秧秧田播种期应在5月下旬至6月初,控制秧龄15~20d。
3.2 提高播种栽插质量
直播匀播后基本苗掌握在常规稻90~120万根/hm2,有效穗375万穗/hm2左右;杂交稻基本苗45~60万根/hm2,有效穗270~300万穗/hm2。机插稻采用较小栽插株距,单季晚稻(洋马6行机)建议株距使用12~15cm,连作晚稻建议使用最小株距,调整取秧切块面积,保证平均每穴栽4~6株,达到单季晚稻落田苗75~105万根/hm2,连作晚稻落田苗150万根/hm2左右。
3.3 抓好科学施肥
全生育期直播稻纯氮用量控制在195~210kg/hm2,机插稻纯氮用量240kg/hm2左右。并注意增施钾肥112.5~150.0 kg/hm2。为防止晚稻后期遇冷空气造成青枯倒伏,迟播直播稻田应适当减少后期用肥量。
3.4 落实因需灌水,抓好杂草防除
水浆管理上,重点抓好浅水促蘖、适时适度搁田、后期湿润灌溉和不断水过早。杂草防除上,重点抓好“封、杀、抑、挑”4个环节。
3.5 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正确指导防治时间和用药配方,推广应用1药或2药兼顾多病害防治的无公害综防技术;提高施药质量,推行科学喷施方法,减少农药污染,以确保稻米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