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杂音”中发现“好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杂音”中发现“好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借在美国访问学习的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西方社交媒体通讯化后的新闻应用,发现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并非有你无我的关系,两者的彼此竞争可以转化为互补共赢,也许将为新闻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如果说寻找新闻是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发展,那么分享新闻可能就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事情。”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项目在2011年的美国新闻业调查报告中这样断言。的确,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正凸显出分享的价值。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的研究显示,截至2011年底,脸谱网(Facebook)在美国约有1.33亿活跃用户,占美国网民总量的54%。每人平均每月使用脸谱网的时间为7小时,是美国人平均每月访问知名新闻网站时间的14倍。同时,推特(Twitter)2011年在美国的用户量猛增32%。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知名新闻网站都从脸谱网的链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访问流量。可以说,社交媒体这种近十年才诞生的新媒体形式,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更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嬗变。

而在社交媒体等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使双向交流、多方共享成为可能,每一位新闻受众都能够成为新闻话题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然而,社交媒体也有其不足:缺少新闻“把关入”的大众传播使海量的信息内容碎片化,假新闻、垃圾信息混杂,个人隐私难以保证等等。鉴于此,一些传媒人视社交媒体为洪水猛兽并嗤之以鼻。而另一些传媒人却从中发现商机。

2010年4月,爱尔兰记者Mark Little成立了。这个问世仅两年的网站宣称自己是世界上首家社交媒体通讯社。随后,Storify、Keepstream等竞争者陆续投入这一新市场。什么是社交媒体通讯社?简言之,是为使用者从海量的网络内容中筛选出真实且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将不同社交网站上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聚合成相关联的“信息流”,供使用者制作成来自大众视角的新闻故事。这项新型的新闻服务试图架起“水平”媒体和“垂直”媒体合作的桥梁,用通讯社的专业水准,提炼社交媒体的信息精华,并借助传统媒体的平台,将信息影响力最大化。Storyful的网站这样描述自己:“每分钟YouTube有总时长达72小时的视频被上载,每天有4亿条推特被,3亿张照片被贴到脸谱上。在这海量的网络‘杂音’背后,隐藏着一些货真价实的声音、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和令人惊叹的图片。我们凭借前沿的科技手段和专业的新闻素养,为客户从漫无边际的消息海洋里筛选新闻。我们由专业记者团队组成,为其他记者工作。”可见,Storyful的服务主要面向媒体人,其客户包括路透社、《纽约时报》、彭博社、谷歌、ABC新闻、法国新闻24小时等。

在全球关注的飓风桑迪新闻事件中,Storyful与谷歌、YouTube展开合作,他们负责在YouTube上筛选出飓风桑迪的相关视频,在印证视频真实性并进行地理定位后,关联到谷歌的飓风桑迪实时信息地图上,以供人们了解不同地区受灾状况,是否需要救援等。这种合作同样出现在叙利亚局势报道和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中。与Storyful类似的新闻业新秀还有Storify,后者由原美联社记者伯特·赫尔曼(BunHerman)参与仓0立。网站还在测试期时,就与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机构展开了合作。2011年4月下旬,Storifycom正式上线运行,最初4个月有近10万篇内容借助该平台而“创作”完成。据赫尔曼透露,这些通过各个渠道传播出去的作品访问量高达1300万次。而在对公众开放前,Storify就已收获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这种利用社交媒体在网络世界寻觅“好声音”的尝试不仅帮助新公司开拓市场,也吸引了传统新闻巨头。目前,美国知名的新闻媒体纷纷创建了自己的推特、脸谱账号,并开设多种公众互动新闻报道形式。投入以分享、互动、回馈取胜的新媒体报道中。例如,《华尔街日报》积极利用Instagram和Storify等平台的报道并设置话题与读者互动,将收集到的投稿精选后在自己的网站上。CNN的iReport则取得显赫成绩。iReport是CNN开设的由网民自发上传视频报道的栏目,目前已有近100万名参与者,收到的新闻报道遍布世界各个国家。任何人注册后都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报道,还可以在iReport平台上加入各种报道小组,领取报道任务等。CNN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报道中积极发动公众向iReport投稿,仅3月11日一天就播出了79条来自iReport的视频,巧妙利用公众力量使CNN此次报道大获成功,收视率全面领先福克斯、MSNBC等对手,其网络电视台更创下收视率历史之最,吸引了超过6000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值得一提的是,CNN并不给视频提供者支付任何稿酬,至多给予“年度最佳报道员”之类的“精神”奖励,可谓成本微小、回报丰厚。对于参与者来说,酬劳并不重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即是乐趣所在,这或许正是社交媒体如此兴盛的真谛。

当社交媒体横空出世并带动整个新闻业的创新和变革,许多新闻学者纷纷对传统媒体的未来表示悲观。目前,知名杂志品牌《新闻周刊》(Newsweek)宣布将于2012年底彻底告别印刷版全部转向数字化,似乎也印证了传统媒介前景惨淡。其实,传统媒体的未来取决于是否找准定位并充分消化新闻产业变革的冲击,“与时俱进”才是制胜关键。从上述案例可见,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并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传统媒体借助社交媒体与大众亲密接触,社交媒体也通过与老牌媒体的合作增加公信力和传播度,设法将两者的彼此竞争转化为互补共赢,也许将为新闻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度新闻业调查报告指出,数字化变革从整体上带动了新闻消费:“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人们对新闻消费的需求增加,提升了传统新闻品牌的号召力和长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换句话说,人们利用了现代设备带来的便持性随处获取新闻,在他们的口袋里,在办公桌上和在笔记本上。”如何使自身的新闻产品在这个处处皆新闻、人人即记者的时代脱颖而出?这是所有新闻媒体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应对之策或许因人而异,但唯一确定的是,在这条双向传播的新闻“大道”上,单向“行驶”的老套思路已经不再适用,学会利用大众的力量,学会分享而不是垄断新闻,才是新信息时代的媒体法则。(作者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和传播学院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