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医院校拥有一定的体育资源优势,文章通过对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探索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途径,以缓解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推动社区体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医院校;体育资源;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81-02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应该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要为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提供服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状况仍然不尽理想,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中医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探索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一、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必然性

(一)高校具有社会服务职能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职能已经由最初的单一的教学功能,发展到现今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日益重要。高校社会服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保证正常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前提下,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1]。如今,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不仅取决于自身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而且更多地来源于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高校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进而改善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形成高校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满足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追求健康、休闲娱乐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社区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社区却无法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绝大多数的城市社区缺少经费,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公益健身器械损毁严重,得不到及时维修,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基本上是公园、小区空地或是江畔湖边等非正规场所,有些场所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此外,居民的体育运动知识贫乏,在锻炼项目的选择、运动量的控制、练习的时间和锻炼后的保健与恢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因而身体锻炼随心所欲,没有长远的锻炼计划,缺乏科学性与持续性,锻炼的效果不理想[2]。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也严重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1998年我国约有10万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2万多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0多万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了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到2015年底,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将增加到100万以上。城市达到每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校体育大有可为。

(三)提高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的必由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裕,全国现有850, 080个体育场地,其中,学校系统有558,044个,占总数的65. 6%,高校系统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3]。高校还有一流的体育设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在保证学校日常体育教学、训练和师生课余活动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除了这些场地设施以外,高校还拥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而他们很少参与到社区体育或是全民健身服务活动中。这些有形和无形的高校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不仅能够缓解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难题,又能够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历史悠久,中医学将中庸、和谐等思想渗透于太极拳、太极剑、气功、武术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是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训练、身心的修养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此达到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目前,各中医院校均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将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理论的内容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医院校大学体育必修课或是选修课,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普及传统体育项目,满足一些传统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学校还成立了武协、太极拳协会等,不仅开展校内交流,还有校际交流、国际交流,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成绩斐然。中医传统保健与养生意识与社区体育目的的契合,再加上多年来,中医院校在传统保健养生体育项目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积累,不仅为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医传统保健运动形式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中老年人不仅数量居多,而且能够长期自觉坚持锻炼。在诸多的锻炼形式中,传统保健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具有健身、保健、预防疾病,对于某些疾病还有治疗或是康复功能,且动作舒展、柔和,可动可静,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晨练中随处可见的简化太极拳、太极剑等项目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练习者,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中医院校拥有场馆设施、专业体育人员等资源

中医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向性,招生群体特定,学校规模有限,所以,和一些综合性大学比较而言,中医院校体育场馆设施也十分有限。但是,伴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目前,各中医院校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为高校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校的体育资源也应得到充分的利用,为社区体育服务。中医院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设施,如室外场地: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运动场等;室内场馆:篮球馆、羽毛球馆、体操馆等,硬件设施上种类较为齐全。此外,还拥有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体育基础,能够把学到的体育技术、理论、健身理念运用到社区体育活动过程中,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素养。

三、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途径

(一)实现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共享

和社区体育相比,中医院校拥有正规且较为完善的场地设施等的体育资源,在确保学生教学及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其场馆设施,采用无偿或是有偿的方式,考虑到部分场馆运营和维护等因素,适当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但要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好能够争取到一定的地方政府补助,或是企业的赞助,健身费用的减免既降低了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负担,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居民的健身热情,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在场馆开放的时间上,可以安排在早晚或者是双休日、节假日等,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高峰时段,也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学校闲置、半闲置的体育场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确定了开放项目、时间、收费标准后,学校还应和社区配合,深入居民区,广泛宣传,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学校场馆开放的情况,提高场馆利用率,服务于民。

(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多样化服务社区体育的活动

目前,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很多误区,锻炼效果自然不是十分理想,后果严重的更是非但没有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这些都和缺乏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有着密切关系。中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以自身特色为主多样的服务社区体育的形式。(1)开展中医特色公益讲座进社区活动。传播健康理念,倡导科学的保健运动以及生活方式,让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受益终生。根据中医院校专业特点,可开展诸如养生、保健、食疗、康复、推拿等讲座,也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结合科学的健身方式方法,以此达到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和谐人我的至高境界。(2)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指导。为社会体育及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多项服务,深入群众健身运动中,对居民自发的健身活动进行定期指导,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更好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3)开办各种培训班。尤其是开办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武术等中医院校极具优势的项目的培训,再加上瑜伽、健美操、舞蹈、游泳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4)为社区体育培训指导员。通过开办各种培训班,为社区培养开展科学锻炼指导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缺乏的窘境。(5)加强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交流。为了活跃广大师生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所以,开展校园体育进社区、社区体育进校园的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设立体育互动活动年、活动月或是活动周,定期并长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

(三)完善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使高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区体育,除了高校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外,还要完善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明确政府、高校、社区的责、权、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场馆、器械使用、收费标准、人员职责、奖惩制度、经费补贴等具体规章制度,为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使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落到实处,真正为全民健身服务。

总之,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是缓解社区体育资源不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高校众多,且办学各具特色,可供发掘利用的体育资源也各有不同,所以,如何立足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有形及无形体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社区体育的方式,才是切实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2]袁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 普查简明资料[Z].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