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受到启发感悟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受到启发感悟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简介:《科利亚的木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

本文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故事的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讲的是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10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后战争结束,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10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他在离门口5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以学定教”,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爱提问,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但是有时自制能力差,容易走神又十分好动。为此,本课教学,拟首先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线索“科利亚的木匣”,理清课文脉络。并通过多读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情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习、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出外旅游。一天,他来到山里,看见一个樵夫在山上的一株大树上砍柴。忽然,樵夫一失手,斧子从树上掉下去了。这可糟了,怎么才能很容易地在山下找到掉下去的斧子呢?这个人正在着急,只见樵夫解下头巾,在掉斧子的地方套上,然后下山去,来到树上套毛巾的下面,很快就找到了斧子。这个人心里很高兴,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有一天,这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去了。这个人一点也不着急,他想到樵夫找斧子的事,便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这个人不慌不忙地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等船靠了岸,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去找剑,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2.揭题导入。

今天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课文中也曾发生类似的情况,但苏联小朋友科利亚却比那个找剑的人聪明,他终于找到了木匣。是什么道理使他知道了找到木匣的方法呢?让我们从课文里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两遍;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字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4)思考: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学课文;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

三、理清文脉,质疑问难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挖坑 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屋子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 不管事

3.课件出示多音字,齐读。

数shǔ(数数)

shù(数学) 朝zhāo(朝夕)

zháo(朝代) 量lián(测量)

iàn(数量)

埋mái(埋藏)

mán(埋怨) 差chà(差劲)

chā(差错) 难nán(难题)

nàn(灾难)

4.议一议:课文哪些自然段讲科利亚埋木匣,哪些自然段讲科利亚挖木匣,哪些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5.分一分: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应该怎样分?段意应该怎样归纳?

6.问一问: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这三个小标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后评议。

(2)师小结板书:战争开始 5岁 10步

2.默读课文第4~12自然段,思考: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1)交流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2)师小结板书:四年以后 9岁 5步

(3)引导学生找出写妈妈挖箱子时言行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学生读句子并说句意。)

(4)教师小结:妈妈的话是说: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5)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6)讨论句子。这里三次写到“没有”,并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这一结果。)

(7)齐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科利亚说的话?(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会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到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8)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的意思。(“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

3.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

(1)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强调:本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请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学生交流。)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回顾全文,重点领会

1.指名复述课文,谈谈这件事给人什么启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写科利亚5岁时埋木匣和四年后挖木匣的故事,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做法。)

2.齐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为什么还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小伙伴们也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小结:我们读课文时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齐读,再口头组词。

2.四人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

3.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同桌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4.重点指导“抢、初、懂”的书写。(“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懂”的笔画比较多,右边要写紧凑,写匀称。)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