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旨在对十年来发表于期刊的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进行初步的计量性评估,考察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学科视角和研究质量等,尝试回答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处于一种什么状况这一问题。本文从情况、研究主题、研究类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该领域研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文献来源;指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24-02

一、文献来源和指标设计

(一)文献来源

本文评估的文献来源于十年来(2001-2011)公开发表于期刊杂志的论文、文章以及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等。鉴于获取论文的可靠性和便利性,本文选定“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选择时间段为2001年到2011年。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主题”搜索,共得914篇文章;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题名”搜索,共得308篇文章。本文将搜索结果进行逐一的挑选,剔除部分与研究主题和内容不相关的文章后,共得期刊论文342篇,硕士论文4篇,共346篇文章。

(二)指标设计

1、年份。设计这一评估指标的目的在于从宏观上了解不同时间段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数量以及呈现出的特征和趋势;2、研究主题。通过了解应用型本科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主题划分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描述性研究、制度性研究、方法性研究、比较性研究和特定视角研究等五个方面;3、研究类型。借鉴何艳玲对研究类型的分类,本文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主要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一般先提出符合预设立场的标准,然后提出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对策,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相反,实证研究往往会撇开预设立场,致力于在经验事实中证明某一解释或者建构某一种理论”。

二、样本分析

(一)情况

表1反映的是关于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有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数量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2007年,学术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开始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篇数仅为9篇。2008-2011年,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数量迅速增加,2011年达到峰值(见表1),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70篇,该时段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到十年总数的80%。对该项指标进行的描述性分析有利于在整体上把握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做了哪些研究

通过对346篇目标文献的研究,本文总结出目前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主题,包括: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目标定位、方式、模式、途径、特定视角研究以及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介绍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将前述主题进一步划分为理论描述性研究、制度性研究、方法性研究、特定视角研究和比较性研究等五个方面。从表2中可以看出,理论描述性研究和比较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分别占到总数的3.8%和20%;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制度性研究的文献最多,达到总数的43.1%;有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法性研究和特定视角研究的文献则相对较为平均,分别占到总数的28.0%和231%。

(三)研究类型

就研究类型看(见表3),规范性研究有335篇,占文献总数的96.8%,而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仅占3.2%,暴露出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结构性失衡”现象。而本文的研究类型划分也仅仅是一种粗略的划分,很多研究既不是严格的规范性研究也不是严格的实证研究,更多的是通行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政策建议”式的三段论格式。由于这些研究称不上实证研究,尽管也不是规范意义上的规范性研究,但本文权且将其看作是规范性研究。

三、总结及讨论

(一)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有研究理论性不强

坚实的理论支撑是进行任何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多数学者对该领域所做出的研究仅停留在表面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面,欠缺理论层次的分析及论证。本文认为,目前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共识和理论分析框架。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框架,我国学术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较浅的层次,很对研究文献对该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雷同,理论性不强。

(二)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研究质量总体不高

在本文分析的346篇目标文献中,仅有14篇论文是从某种特定视角来进行研究,这反映出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视角单一,与某些学科的联系不强,这不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同时,大部分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是应用性的、非积累性的。大量文献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没有真正的文献综述,甚至没有规范的参考文献。这样,在对前人研究的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积累性研究便难以形成,也就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可实证或伪证的研究基础。总体上看,我国有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已有研究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形成科学的研究结论的有力保障,也是形成知识讨论必要的基础性平台。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有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献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资料搜集方法和分析方法,文章内容上找不到科学研究所必须的组成部分,既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也没有研究假设,既没有有力的文献评估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化、操作化步骤。本文认为,科学研究方法的缺失,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并推进知识的积累。

四、结语

尽管我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逐渐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但大部分研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主要在于应用型本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发现已有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分析和积累。

(二)增强我国学术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性,完善分析框架。

(三)增加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支持的范围。

(四)拓展有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视角,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注重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的研究,坚持社会参与和专家决策相结合的方式[2]。

参考文献:

[1]何艳玲.问题与方法:近十年来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1995-2005)[J].政治学研究,2007,(1).

[2]陈静.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