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庐山风景区地下热源水文普查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庐山风景区地下热源水文普查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庐山风景区地下热源水文普查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普查设计;断裂构造;地质背景 ;测量

1、前言

1.1任务与目的

地下温泉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 房间、温室和发电站。地下水的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它不但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如果热量提取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热能而且是可再生的。

为了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内寻找地下温泉,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及庐山风景区的现场踏勘情况,我认为风景区有地下温泉的可能性,首先.风景区处与星子县隘口镇温泉疗养院与共青城金湖温泉同处在一个地质构造条带上,且地质岩性相同;其次.庐山风景区地质构造较发育,有形成地下温泉的可能性,三.据当地老百姓放映原来发现过地下温泉。因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在该地区范围内进行寻找地下温泉的工作。

因此编制庐山风景区地下热源普查设计方法,所需的任务如下:

1.1.1进行1:5000区域地质填图,确定区内岩性,地层,构造情况;

1.1.2进行1:5000水文地质调查,确定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基本情况,以寻找地下热源点(温泉)可能存在的区域;

1.1.3对调查区进行四条高密度电法物探测量,拟发现区域内深部的异常点、面;

1.1.4根据地质、水文、物探调查结果,综合分析,选定异常点、面,进行钻探验证;

1.1.5目的寻找可利用的地下热源(温泉)。

1.2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

本次地下热源普查区范围为星子县庐山风景区的景区及周边范围,面积约4km2。

因此编制庐山风景区地下热源普查设计方法,所需的任务如下:

1.1.1进行1:5000区域地质填图,确定区内岩性,地层,构造情况;

1.1.2进行1:5000水文地质调查,确定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基本情况,以寻找地下热源点(温泉)可能存在的区域;

1.1.3对调查区进行四条高密度电法物探测量,拟发现区域内深部的异常点、面;

1.1.4根据地质、水文、物探调查结果,综合分析,选定异常点、面,进行钻探验证;

1.1.5目的寻找可利用的地下热源(温泉)。

1.2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

本次地下热源普查区范围为星子县庐山风景区的景区及周边范围,面积约4km2。

庐山风景区位于九江市南约12 km ,星子县城北偏西约10km,区内沟谷纵布,低山重丘密林丛生,无工业污染,生态自然,环境良好,风景优美。

普查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气温17°C。

1.3以往工作程度

普查区为1:20万瑞昌幅,湖口幅的交汇位置。以往地质工作有1:20万瑞昌区域地质调查、1:20万湖口幅区域地质调查;1:5万庐山幅、海会幅、马回岭幅、星子幅区域地质调查;1:20万九江幅水文地质调查、1:20万彭泽幅水文地质调查。

2.区域地质背景

普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地块中部,庐山穹断束东缘,区内地层为新、古元古代浅、中深变质岩系列岩性,构造有北北东向断裂,北东向韧-脆性剪切带。

2.1地层

2.1.1新元古代萁洼组第六段(Pt3sb):岩性为块状变石英角斑岩。分布在普查区的西部。

2.1.2古元古代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组(Pt1xg):岩性有石榴石长石二云变粒岩,浅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夹二云片岩,石英岩。分布在普查区的中部。

2.2构造。

2.2.1褶皱

在区域上变质岩为线型复式褶皱,在普查区范围变质岩组为一单斜构造。

2.2.2断裂构造

北北东断裂:分布在普查区西部,为中-浅层剥离断层,断层造成萁洼组第六岩性段直接覆盖在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组之上。

韧-脆性剪切带:分布在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组之中,呈北东向展布,延伸数十公里。

2.3岩浆岩

新元古代庐山片麻岩套(Ggn):岩性有条痕状细粒斜长片麻岩,条痕状细粒二长片麻岩。分布在普查区的东部。

3.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3.1地表水

普查区内有多条山溪贯通整个风景区,庐山山体东侧从五老峰、含鄱口一带山谷中的水多汇入其中,常年流水,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旱季时最小水量一般为10~15L/S,最大水量可超过100 L/S,在低山重丘的沟谷中及坡麓部位也有少量流水,流水在沟谷谷口汇入山溪中。

3.2地下水

普查区内地下水有松散土层的孔隙水,基岩中的裂隙水。部分地形切割较深,流出地表即为泉水,天下第六泉就分布在风景区的东部。

地下水的孔隙水,裂隙水水量均不大,一般水量在0.5~5 L/S之间。由于没有工业污染,水质一般较好。

3.3地下热源(温泉)

在现阶段,普查区没有地下热源(温泉)出露,但据当地村民反映,原来曾发现过温泉。

根据普查区南西方向13.5km出露的星子温泉地质水文情况分析:普查区与星子温泉所在地同属于古元代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组(Pt3xg)层位。受北东向断裂控制,边部与附近均有新元古代庐山片麻岩套。形成地下热源的条件相似。以星子温泉为例,其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如下:

温泉出露于庐山南麓,近东西走向的山间盆地中,海拔标高约45m。区域构造处于赣江深大断裂影响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代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组,岩性有石榴石长石二云变粒岩、二云片岩、石英等,岩层中广泛出露花岗岩脉、花岗伟晶脉与伟晶岩脉,温泉北东2公里有庐山片麻岩套。其岩性为条痕状细粒片麻岩、条痕状细粒二长片麻岩。

断裂构造,有一组北东~北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断裂走向较平直,倾向(75-87°)较陡。倾向多变,多追踪切割,改造先期构造特征,规模较大,切割较深,为本区主要控热构造。

一组东西向断裂,两组构造交汇切割处,为温泉出露处。温泉由九个泉眼组成,地下水位埋深从高出地表0.1到低于地面0.86m不等。水质无色、透明、无嗅、无味,溢出时伴有串珠状气泡呈间歇性溢出。自然溢出流量为226.60~341m3/d不等,水温67.5°C ~70.5°C不等。根据分布在东西向断裂带上的高温热水情况分析,温泉沿东西向断裂两侧低级别、低序次的旁侧构造及层面裂隙扩散、温度渐降,形成上部水温高,下部水温低的现象,说明温泉受东西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向断裂控制。

星子温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水的深度循环关系密切,温泉位于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接复合部位,有利于地应力的集中和释放,为断裂发育、温泉出露创造了条件。含云母的岩石热传导不良,而起到保温作用。大气降水通过断裂构造渗透循环,由于冷热水比重的差异,而产生对流运动,使热力不断上升,冷水不断下渗,而形成循环性热水。

4.工作部署与实物工作量

4.1 工作部署

4.1.1 先进行1:5000地质调查与水文地质调查,了解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地层产状、岩体的侵入特征、面理构造进行测量,对构造、尤其延伸深的区域性断裂构造,作系统描述,并进行现场追踪;重要的地质界线、地质现象进行定点描述;对地表水、泉进行定点描述。

4.1.2 对当地村民进行拜访、调查,确定曾经出现过的温泉位置是否存在。

4.1.3 进行物探电测深测量,确定深度构造情况。

4.1.4 完成上述工作后,通过分析,对有利条件的地段进行钻探验证。

4.2 时间安排

1:5000地质调查、水文调查10天,物探电测深测量15天,对当地村民访问调查5天。如果需钻探验证时间另定。

4.3 实物工作量

1:5000地质调查、水文调查,线路全长20km,定地质水文点300个,1:5000普查区水文平面图15km2。物探剖面8条,全长20公里。钻探工作量另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