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六年级《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的磨课全过程,收益颇丰。以下是三次磨课及反思。
第一次,关注内容,品味人物。执教老师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将一篇课文学好,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因此,教学目标就定位为引导学生理解老人美好品行的人物特点上。课堂上,围绕“为什么作者能从一个音乐变成音乐骄子?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人物特点。可这样上课还是停留在教材内容本身,停留在“教课文”层面。如何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这是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的至高目标,不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主题思想,而是凭借课文这个例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位教师的教学只是停留在内容分析上,对文本的细读不够深入,没有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缺乏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第二次,关注形式,品味语言。执教老师的设计理念是关注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什么,关注这一篇课文在学生学习上的个性价值。经过再次深入解读文本,发现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是这篇课文教学最重要的关注点。于是,教学目标就定位在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设计的主要问题是:“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想想她每次说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由此我发生了哪些变化?”于是,教师便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老人语言的段落,结合每次说话的背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化身为文中的“我”,体会老人的语言带给我的鼓励和温暖。第二次磨课,语文味浓了。教师由关注内容转为关注形式,把教学着力点落在品味文本的语言上。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品味老人如诗般的语言,在咬文嚼字中体会语言表达的美妙,在角色体验中感受作者内心的变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佳途径便是“语言实践”。于是,我们有了第三次磨课。
第三次,关注实践,发展语言。执教老师关注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关注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课文内容生成了两个情境,进行言语实践。先是复述“我”与老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让学生画出老人的相关语言,教师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复述。然后复述“我”在老人鼓励下发生的变化,根据课文,说说“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一次,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执教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深刻变化。很明显,课堂重在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扎实的复述训练中学习语言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课文这个“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是在运用教材学语言、学表达。这堂课的两次语言表达实践循序渐进,难度逐步提高,将表达训练与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情境复述,实现了由语言的内化到灵活表达的目的,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马荃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