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树抽新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树抽新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语文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侧重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的作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复习效率,让复习课这棵“老树”能抽出“新枝”来。

关键词 语文 复习课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ld Tree Sprouting New Branches"

——Opinions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anguage Recitations

ZHENG Yanjun

(Wuxi Shitangwan Middle School, Wuxi, Jiangsu 214185)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language recitations to fully embody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eaching philosophy, focused on promoting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and attitudes, values and the role of emotional attitudes. Igni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review efficiency, let recitations "old tree" can draw "new branch".

Key words Chinese; review; classroom efficiency

1 以点带面呈系统

因为对复习课的忽视,无教案上课、“满堂灌”现象屡见不鲜。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一样,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一个学科就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就是大树的分枝。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容易记忆,收到的效果也很好。教师要在上复习课之前,通观教材,看看这一课,这一单元与其它地方还有哪些联系,把它整理下来,讲课时前勾后联,不但丰富了课堂容量,也容易把学生拴住,唤起他们的记忆,学习起来也就不感到单调了。尤其在处理练习时,更不可单纯为做题而做题,应以题目为基础,以一道题联系众多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再建立一课知识树,纲举目张,教学思路的整体美感,带给学生的将会是无穷的求知乐趣。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使你的复习课上得支离破碎,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例如,文言知识的复习,零散、细碎,文言词义、句子翻译、课文理解等,需要识记、积累。尤其是课外文言文更是无从下手。不过功夫还是在课内,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为课内学过的。复习时,按照“字词”到“句”到“文”的复习思路,把原本零星的知识串联起来。字词又细分为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常用词等几类。常用词的理解又可用近义词组词法,比如“里老父子死未敛”中的“敛”,习惯上“收敛”组合,那么“敛”可译为“收”,这一语境中就是“收尸、入殓”之意。以此类推,这一类常用词有了些应对的技巧。句的翻译,先易后难,最后又落实到词的理解。如“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的翻译,最后落实到“名”的理解。课外的文言文一般以一段简短的小故事为主,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大多归结为对人物品质、性格的分析,并从中得到正面或反面的启示。这样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滚雪球”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文言知识运用的整体系统。

2 重视过程激情趣

往往我们在练习评讲中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这种题型反复讲过、分析过,学生的答题仍是老样子。我们认为是学生的答题习惯不好,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学生听讲时的心理——只求答案,不求过程。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难发现,学生在听老师报答案时奋笔疾书,而对于之前的分析、引导却极为冷淡。可想而知,他们解决的仅是眼前的问题,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关注求答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其能力。既然学生对结果的热情比过程高,那我们就不妨来个“欲擒故纵”。有些题型结果是必然的,把答案公布,反求过程。

比如,说明文阅读中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题目,平时反复强调答题步骤要规范,往往学生仍是“我行我素”。笔者主动提供答案,“老师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那么大家也来告诉老师这答案是否合理,为什么?” 在探讨求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调动所知,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这种逆向思维突破以往的求答案,转而求过程,学生激情也能被激发。

3 因材施教增信心

通过复习,能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温故而知新”。然而一份讲义贯全堂,在强调知识系统的同时,也会让部分学生“置身课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兴趣点,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1)学习要求上有维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侧重对概念识记性的知识的把握,要求学会做一些基础题目,如诗词联句、字词默写等,增强其信心。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侧重概括分析能力的把握,要求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如归纳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巩固其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侧重智力运用性能力的提高,要求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激发其挑战欲。

(2)练习设计上有梯度。教师精心编制的一份讲义,往往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模本。根据学习要求的不同维度,我们在练习设计上也要有梯度。除了为中差生补充一些基本题,为尖子生补充综合性强的题目外,适量补充一些“大综合题”。所谓“大综合”,就是在一题中包含不同层次要求。另外,设计一些机动的语言表达的练习,激发课堂情趣。因为每个学生关注的点不同,其语言修养、情感抒写也不同。而语文的魅力就是汉语的多义性,在运用、比较、斟酌的过程中体味语言的差异与多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3)信息反馈上有张度。信息反馈要多元化。我们常见的是教师的笼统的“勾上点”,也就是俗话说的半对半错。这样的信息反馈于学生是很笼统的,不知自己对在哪儿,错在哪儿。所以教师批阅细致化,分点给“勾”,能让学生更明确练习的侧重点,也更明晰自己的答题思路。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结合运用学生批阅,我会指定几个学生批阅练习中的某一常见题,然后向其了解批阅情况。在这过程中,批阅的学生自己也会对这一题型有更系统的认识,反馈的意见也更易于学生接受。下一次再换一批学生,批改并讲评,教师做适当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同一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答案有标准,但错误是五花八门,学生的错误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重视个别交流,于学生来说无异于“开小灶”,会让学生有一种受重视、被器重之感,无形中拉近了师生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利于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4 知识保鲜燃热情

知识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被激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源于生活,所以只有运用于现实生活才能还原知识的鲜活。让知识保鲜,让语文在课堂上找到生活的“根”,用课堂点燃学生生活的热情。

4.1 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如基础字词、古文的复习课,知识点多而杂,更容易相互混淆,在题型的选择上可以侧重用“辩析题”;又如语言运用复习课,要注重语言的对称、整齐,那么仿句、对联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突出练习的时效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语文教学必须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编选练习时,注意收集一些时下流行话题。如今的学生生活不离网络,那么一些精彩的网络博文、广泛关注的社会热议话题、学生喜欢的流行元素都可以在练习中引用。一些网络聊天形式也日益被大众接受,练习中不妨采用这些形式,如微博、跟帖、个性签名等。

4.3 演绎练习的生活化

从学习生活中取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语文,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课型设计上围绕某个主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贯穿全课。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接着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后再现和整理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发展、创新。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错别字是一道难关。尤其诗词、字词的掌握。常错常讲,常讲常错,倒不如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当然是在我们把问题集中、分类之后。我则两手一摊作无奈状,“请求”学生为我找些好办法来解决问题。学生是很乐意教老师的,于是七嘴八舍纷纷“贡献”自己的法宝、心得。这些来源于他们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经过对比、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总之,语文复习课不是“炒冷饭”,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强化识记,而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的作用。点燃学生复习课的热情,提高复习效率,让复习课这棵“老树”能抽出“新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