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头望望,妈妈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头望望,妈妈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豆子:我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会做香甜的水果泥,也会给我讲小熊宝宝的故事,她晚上陪我睡觉,哼好听的摇篮曲给我听,她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背,我就悄悄睡着啦。

我每天都和妈妈在一起,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花园里。当我爬向远方,也要妈妈看着我。妈妈在,我就很开心。看不到妈妈,我会害怕。

宝宝要永远和妈妈在一起,永远也不分开。

豆妈:亲爱的胖子已经能满地乱爬了,在他每天坚持不懈地锻炼下,肚子小了很多,L码的尿不湿显得比较宽松了。这种情形对于减肥中的女士来说,应该是最令人兴奋的吧。可惜,豆子对形体美没哈感觉,他热衷的是爬到角角落落去,翻垃圾,找快乐。

在家里,妈妈坐在沙发上看书,把豆豆放在脚旁边。豆豆是耐不住寂寞的,他手脚并用,开始了探险之旅。

他一会儿爬到书柜边上,摸摸他的布书;一会儿爬向饭厅,在餐椅们林立的木腿儿之间发发呆;一会儿爬到厕所门口,被外婆预先放在那里的木板挡住去路……不管爬到哪里,豆子都会回头展示性地向妈妈望望,意思是说:“瞧,我爬到这里来了。”每逢儿子回望,妈妈就赶紧表白:“豆子真棒啊,爬那儿去啦!”

听到了奉承话,豆子便心满意足,继续自娱自乐,不再叨扰妈妈。听一次奉承话可以管用3分钟左右。

下午,妈妈要做饭了,把豆子安排在客厅听儿歌,看小朋友的MTV,然后自己转身进厨房忙活。不一会儿,身后响起悉悉索索的声音,豆豆又爬过来了,在厨房门口扬起大脑袋得意地笑。跟妈妈打完招呼,豆子又自行爬开了,让妈妈忙她的去。

在豆妈做饭期间,豆子每隔一会儿就过来视察一下,当然,并不总是乖乖地打个招呼就走,有时撒赖,一定要抱,不抱不走,还大喊大叫。这样,没学会分身术的豆妈就必须把炉子上的火关掉,把豆子抱起来,跟他玩一玩,将小胖子哄高兴了,再边讲道理边放他到地上,然后折回厨房倒腾闪了火的菜。

小胖子为啥不能自己呆一段时间呢,比如10分钟,这样我至少可以做完一件事。我想想,也许是因为他还太小,离不开妈妈。再过一年,等他会看《天线宝宝》和《巧虎》了,我还不一定能把他从电视机前拉回来呢。

马上就要1岁的豆子现在越来越粘妈妈,对妈妈的依恋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在他的心里,妈妈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上周发生的一件事令豆妈和大家颇为感慨:

豆妈出差了,离开豆子一个多星期,这对豆子和豆妈而言都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挺担心豆子会不会不适应。幸好,有亲爱的外婆外公天天照顾豆子,小胖子似乎没心没肺,开心依旧。

在豆妈离开一周后的某天,外婆外公带豆子出去玩,路上,外婆灵感忽至,唱起名为《小毛驴》的童谣,这下可好,听了两句豆子“哇一”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喊“妈妈”,伤心之至。外婆外公愣是惊呆了整整一分钟,方才反应过来,这是豆妈的专利作品啊,从豆子出生起,豆妈就唱这首歌给他听,在豆子的耳朵里和心里,这是妈妈的歌,他一定是非常想念远方的妈妈了。

外婆外公赶紧抱着豆子跑回家,一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给豆妈拨电话,让豆子听妈妈的声音,听筒贴在小朋友的耳朵上,他又开心了。大家都很感慨,这么小的孩子,心里什么都知道啊,谁也替代不了他的妈妈。

听到电话里小豆子稚嫩的声音,我是那么想念他,想把他胖胖的身体抱在怀里,告诉他,宝贝,妈妈在,妈妈和你在一起。

豆爸:是的,豆子开始探索外部世界。这和以往的探索不同。以往探索还是在妈妈怀里,用眼睛更多。而现在,自己会物理运动了,更加强了他探索的愿望。但与妈妈分离,这还是很痛苦的。因此豆子用了最折中的方式:探索一下,看看妈妈。只要妈妈在那里,他就可以放心地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因为他知道,妈妈在,就是安全的。这有点像是有劳动保护下的安全生产:又有点像是有安全绳保护下的登山。

豆子的依恋模式显然是安全型的。可以离开妈妈,妈妈回来抱自己的时候很享受。会向妈妈提出自己亲密需要,并能在被满足后,又一次地离开妈妈。

也有宝宝在这个时候会出现矛盾型的依恋方式。妈妈不在,很焦虑,哭闹。妈妈回来,他又不需要,甚至推开妈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宝宝内心的妈妈有两个,没有被整合好。离开自己的妈妈,是自己需要的,能给予自己满足的“好妈妈”;眼前那个,是让自己体会痛苦,恐惧不安的“坏妈妈”。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是在宝宝没有准备下,妈妈单方面进行分离行为。意思就是妈妈没有顾及宝宝需要,断然离开了宝宝,并且没有给宝宝一个承诺或者期限。离开宝宝的时间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开始是整天在一起,接着就是一整天没有人影。对于职业女性来讲,很多宝宝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还有一种是回避型的依恋模式。有点像是没有安全保护情况下的探险,有点悲壮的意思。什么样的照料方式促使宝宝这样呢?就是一个相对来没有照料能力的妈妈带的宝宝。从一开始就没有顾及到宝宝的需要,不是从宝宝小的角度给予宝宝满足,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强加给宝宝。有的妈妈就会这样。宝宝饿了,但妈妈只是一味地抱着,哄着。宝宝要一个人对外界进行探索,她又剥夺宝宝探索的机会。反正怎样都不让宝宝满足,这样的妈妈。宝宝自然不能有期待了,还不如自己满足自己好了。依恋关系对于宝宝来说总是挫折。

依恋模式直接影响到未来亲密关系的模式。

王先生,30岁,销售人员。要把销售工作做好,一般都需要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王先生在处理与客户关系上,非常老练,因此工作很出色。只是他有个困惑,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喜欢自己的女孩子也不少,但谈恋爱多次,没有一个能超过三个月。而最终结果,总是以女孩子对自己很愤怒结束。

王先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他对女孩子们都很真诚,也愿意为对方做许多事情,为什么那些女孩子都会带着愤怒离开。最后,王先生认为自己一定有什么问题,但他不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

在与王先生讨论过程中,王先生与女往的模式越来越清晰,而且每次都惊人的类似。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对对方有好感,进行很猛烈的追求。一天可以10多个电话,发许多的短消息。送花,送礼物。而当对方感觉他的诚意后接受他了,他也感觉很开心。

接下来两个人经常见面,感情升级,王先生就会因为对方身上自己不能接受的缺点而开始对对方发脾气。当对方和自己有争辩的时候,王先生就开始冷落对方,甚至指责对方,攻击对方。有时候攻击的语言很难听。刚开始,他的女朋友们还争辩解释为什么没有接到他电话之类的,到后来都会感觉被控制。王先生要求知道对方任何时候的行踪,对方以为是王先生在意自己,但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然后,只要见面,两个人就会因为电话没有接到,或者日程的问题争吵。最后,争吵升级,王先生就开始不理会对方,而且感觉自己的爱没被对方理解。

这是典型的矛盾依恋型的表现。在女朋友不在的时候,王先生感觉很不安全,会用各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并要证明那个人在那里。而当那个人到身边的时候,他又排斥,看到对方身上有太多不让自己满意的东西。

而这一切,在王先生幼年就已经存在了。

王先生的妈妈是个外科医生,而且事业性很强。父亲是个地质学家,长年不在身边。很小的时候,妈妈和一个16岁的保姆带自己。妈妈经常要急诊,所以经常半夜被叫去医院。妈妈要去医院,就把他抱去小保姆的床上,让小保姆带他睡觉。而小保姆又年轻,没有带孩子的经验,那个年龄又很贪睡,所以,很多时候王先生哭,保姆也不知道。妈妈经常忽然消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而替代的照料者又糟糕,因此就形成了王先生不安全的,矛盾地对待照料者的心理特点。

那为什么王先生的工作关系处理的很好呢?很简单,工作关系不需要用太多情感,可以用另一个通过思考的技巧去完成。事实上,王先生也没有太多真正的好朋友。

他就像一个婴儿对待自己妈妈态度那样对待着身边的每一个女性。一旦他情感上产生依恋,不安全感就发生了。他很想弄清楚对方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到自己身边来照顾自己不安全的感受。当对方来的时候,他又要表达出自己因为感觉不安全而体会到的挫折,百般刁难,就想说明自己受伤了,而让他受伤的人就是那个女朋友。

依附理论不仅为理解婴儿的情感反应提供了架构,还为理解成人的爱、孤独、悲伤提供了架构。成人的依附风格被认为是直接来源于自己及他人在婴幼儿及童年时展起来的依附模式(或心智模式)。Ainsworth的依附风格三重分类学已被用以解释随后成人期的恋爱关系。

安全型成人发现接近他人较容易,并能自然地依赖于他人和被他人依赖。安全型成人不会经常忧虑于被抛弃或与人关系过于亲密。

回避型成人在与他人关系亲密时会有些不自然;他们发现难以完全信任他人、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人。回避型成人在与别人关系亲密时会感到紧张,并且经常是,他们的情人所要求的更亲密关系使他们感到不自然。

焦虑/矛盾型成人会发现别人不乐意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关系亲密。焦虑/矛盾型成人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不是真的爱自己、或担心伴侣不想与自己在一起。焦虑/矛盾型成人想与另一个人完全融合在一起,而这种愿望有时会把别人吓跑。

看看上面的几种成年的亲密关系模式,就可以看出他们从小形成的依恋关系模式,这是多么的相同。

最有趣也是很无奈的事实就是,妈妈内心的依恋关系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宝宝内在与妈妈的依恋模式。这时候,妈妈自我觉察就显得更重要了。

我一直强调要做学习型和觉察型的妈妈,这是为了避免妈妈身上的一些没有被意识到的东西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这句话我不止一次提过,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

宝宝在学习爬行,走路,游戏的过程中,他们都在观察着妈妈的反应,在证明着妈妈是不会离开自己的,那他们就可以放心地去探索更多。我这里说的不会离开,并不是空间,物理上的,而是宝宝内心需要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值得依恋的妈妈形象。当这个形象根植在宝宝无意识中,那宝宝的内心就塌实了。

因此,妈妈一旦要离开宝宝,必须让他有个替代的,稳定的照料者。并且,在离开的时候,时间不能过长。越小,时间越不能太长。短暂的离开,也需要给宝宝一个可以替代妈妈的玩具。国外的工作制度就比较人性化,也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妈妈可以有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以更好地带孩子。就算是妈妈要上班,也允许宝宝到妈妈上班的地方,让宝宝与妈妈有更多接触。我建议国内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两岁内宝宝的妈妈,有更多的权利,给宝宝一个美好的成长开端。

看着宝宝慢慢长大,陪伴宝宝的发育过程,这是一件很琐碎的,很复杂的事情。母爱伟大,就是因为母爱够宽容,够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