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拆模施工工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拆模施工工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认为连续支模技术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施工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大范围的使用,且效果显著。文章在探究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的支撑体系和施工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其技术原理,深层次地探究和讨论连续支模施工的两类技术——支模技术和拆模技术(主要是早拆模技术),并分别给出二者的工艺流程和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早拆模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并在多(高)层楼板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是新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能力几乎为零,所以用搭设临时性的辅助工具——模板来实现施工载荷的高效传递。该施工技巧导致支撑模板消耗量的不断攀升,这不仅会显著增加了建筑施工成本,而且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连续支模技术被引入进来,以有效提高模板的循环使用效率。

1. 多层楼板连续支模的支撑体系与施工方法

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的支撑体系有两部分构成,即多层模板支架和多层混凝土楼板。为了缩短工期的需要,在浇筑完一层混凝土结构楼板之后且该层楼板未完全硬化之前,往往就会进行新一层楼板的浇筑作业。此时,与新浇筑楼板紧邻的下层楼板的硬化程度较低、强度不够,不足以支撑其全部的工程载荷。通过连续支模形成多次模板支架,并与具有部分强度的已浇筑多层楼板向结合,从而构成一个具备时变特性的临时性结构体,用以分担载荷。

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方法有多种,根据模板的构筑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现浇混凝土的模板为压型钢板,该钢板由于带有一定程度的肋高,所以强度较大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发挥模板的功能,另一方面亦可与混凝土结合成楼板结构;一是单独设置支撑模板,同时直接在钢梁之上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前一种方法所浇筑的楼板厚度大,大大减少了建筑室内可用高度;易于造成楼板下表面的粗糙不整,将会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它方面的施工耗费,从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双向板施工时较难控制内部钢筋的设置和布局,所以该法的使用率不高;后一种方法由于施工效率高(速度快、工期短、工艺简便)、成本低,能够更好地满足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的施工需要,因此被大量采用。

施工工艺的角度而言,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主要包括支模和拆模,多层连续支模的同时伴随下层的拆模,因此从技术的角度看,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可分两类——支模技术和拆模技术。

2. 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之支模技术

2.1技术原理分析

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技术将多层楼板结构的钢梁设置为模板的支撑基本面,在其上安装主要龙骨、次要龙骨、模板,并经由加固装置实施松紧度调整和整体固定,从而构建较为完善和合理的承载施现浇施工载荷体系。通常而言,钢梁的抗压强度较大和载重能力较强,能够承载多层楼板的重压和施工载荷的作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时,要尽可能地使用钢梁,在其基础之上将龙骨和模板的布局设计完善,该浇筑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载荷顺利实现从龙骨至楼面钢梁的有效传递,进而分化到龙骨、模板和钢梁上,这也有利于楼板结构稳定性的提升。

2.2支模工艺流程

具体来说,支模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为:配模设计阶段(主要依据为多层楼板结构的实际情况);测算结构控制性和标高;支撑位置的界定和支撑点的确定;底座高度的预先调整;在支撑点上放置可调底座;在底座上安装立杆;立杆的连接(以横杆连成整体);设置立柱,并达到设计高度,立柱之间用横杆相连;继续调整底座的高度;立柱之上插入柱头;主要龙骨的安放;次要龙骨的铺设;模板的组装和调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继续新一层支模。

在支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1)主龙骨的安装位置应依次对应,且要以一定间隔设定在楼板结构的宽度方向上。

(2)吊装主要龙骨时,需按既定顺序依次实施,吊装方法主要为拉链,而且主要龙骨的两侧应实现与楼面钢梁的可拆卸式接合。

(3)次要龙骨的位置在主要龙骨之上,需交叉放置,两种龙骨之间也要成可拆卸式接合。另外,需注意粗略调节次要龙骨的两端,以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

(4)模板的安装位置为两种龙骨的上面,为了确定模板的确切位置,应对主要龙骨的吊装位置和次要龙骨的顶端部位进行精确调节。

3. 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之拆模技术

3.1技术原理分析

早拆模技术是利用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快的特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拆模方案当属早拆模技术,主要充分考虑了混凝土在硬化过程的早期具有强度增加幅度较快的特性,并据此设计拆模思路。通常而言,任一建筑构件的实际跨度越小,所表现出的承载能力将越大,相反则越小。基于这一考虑,早拆模技术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在不改变楼板的跨度的情况下,增加楼板的支撑点数目,将楼板分割成若干部分,即每一部分的实际跨度变小,从而提高楼板的实际承载能力;同时也能够降低模板的使用量、提高使用率,并减小建筑的建造成本。

2011年修订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规定,早拆模技术具体是指将结构上大跨度楼板经理论计算复核后,通过支模形式形成跨度≤2m的楼板,当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即可拆除早拆部分模板而保留部分支撑,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如果对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有更合理的设计要求,应依照该要求实施早拆模作业。另外,还应注意在多层楼板连续支模的过程中,将多层楼板间荷载传递对支架和楼板结构的影响放入施工的考量范围内,并进行相关的载荷能力分析和载荷值计算,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质量。

早拆模技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保留板带法、可调试保留板带法和定型早拆模支撑体系等;同时,一些新式方法也不断涌现,如“三拆一”支拆模方法。在实施早拆模作业时,要注意一些问题:竖向支撑的增多不能被认为是提升楼板承载能力的简易方式,应该综合考量楼板的层数,托板的大小、施工环境状况、立杆的稳定程度等因素;如果模板的厚度较小,应该视施工环境的状况更加严格地布置早拆模和支撑点的位置;应区分楼板支撑和钢梁支撑所发挥功能的不同,而且二者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存在差别,所以需要分别实施支撑操作,拆模时也必须分别展开。

3.2拆模工艺流程

一般情况下,为确保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的施工质量和作业效率,早拆模技术要求拆模工艺遵循如下的基本流程,即撤除普通柱头的柱头;拧掉早拆柱头的下翼板;拆除主要龙骨;拆卸次要龙骨;早拆部分模板的去除;上部横杆的拆除;查验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如果与设计的标准强度相符,则将后拆支撑去掉;其它横杆的拆除;立杆的去除;拆模作业完成。

4. 结束语

基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多层楼板建筑成为建筑形式的主流,与之相适应的是,多种新式模板及多层连续支模技术的研发和大量使用,而这成为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障。探讨连续支模的相关技术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姚蔚,于彬,徐海.1.8m厚混凝土转换板新支模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9):154-156,161.

[2]赵挺生,唐菁菁,周萌.现浇混凝土结构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施工分析[J].施工技术,2012 (3)(上):25-28.

[3]周跃武,缪志君.早拆模快速支撑体系在高层住宅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 (11):45-47.

[4]徐良军.早拆模施工技术及在某工程现浇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8):96-97.

[5]聂军,赵昌荣.现浇楼板两层连续支模方案的安全性分析[J].施工技术,2007(11):41,47.

[6]杨维.现浇楼板早拆模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4(9):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