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方法可防止骨坏死漏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方法可防止骨坏死漏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坏死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俗称“骨枯”,甚至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和家属往往对它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据最新资料报道,骨坏死在美国每年新发1.5万至2万例,累积已达60万至150万例。我国人口为美国的5倍,且酗酒及滥用皮质激素情况又较为严重,因此推测我国骨坏死每年新发病例7.5万至10万例,累积300万至750万例。

临床所见的骨坏死90%与使用激素和酗酒有关。然而同样是使用激素和酗酒的人群中,有的人却没有发生骨坏死。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有人使用了近3万毫克的甲基强的松龙(一种激素)却没有发生骨坏死,而有人仅用了175毫克却发生了多关节坏死;有些人终生酗酒没有发生骨坏死,而某些人仅少量饮酒却得了骨坏死。

血液系统某些功能异常可能是造成骨坏死的原因

对非创伤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假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血管内凝血学说。在1974年,美国学者琼斯等提出,由各种不同的潜在疾病激活了血管内凝血,最终引起骨内血栓形成,造成骨血供中断,从而出现骨细胞缺血、坏死。这一学说在随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目前的研究认为,凝血和纤溶异常可能在骨坏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异常可能与基因有关。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还可能与机体的整体状态或潜在的全身疾病有关。

如何检测出这种异常?

对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易感人群进行检测或干预,美国和韩国虽然有一些经验,但检测指标多达20余项,这样不但费时、费钱不利于普查,标准还因种族差异而不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检测指标。我们通过对临床大量病例进行20多项凝血纤溶指标的筛选发现,我国骨坏死的发生与血液中一些高凝和低纤的因子如蛋白C(PC)、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抗凝血酶III(AT-III)、纤溶酶原(PLG)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有关。对骨坏死人群的检测发现,上述指标异常发生率在85%以上。通过对这些因子和基因的检测,可以预测骨坏死的高危易感人群。这项研究使骨坏死的筛查指标由20余项缩减为6~8项,仅需要抽4毫升空腹血,检查费用也由原来的近1300元降低至500余元,从而达到了简便、省时、省钱的目的。

目前我们对临床上因肾炎、器官移植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使用皮质激素以及酗酒的人群,进行上述因子和基因的普查,以筛查高危易感人群。一旦被列入高危易感人群,在使用激素的同时,我们采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加以干预,便可有效地减少骨坏死的发生。另外,若已发生了骨坏死,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在骨坏死早期尚未出现不可逆转的塌陷之前,使用抗凝和促纤溶药物可纠正患者的血液状态,从而阻断甚至逆转病程,避免手术治疗和残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