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使用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使用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网络使用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交焦虑、人格因素、自尊及社会支持会影响到个体的网络使用,而网络使用会对个体的孤独感、抑郁、生活满意度及认知方式等产生影响。在网络使用的后果变量方面,以往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不一致,说明网络使用对个体的影响可能受制于某些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未来研究需考察验证这些可能存在的中介或调节机制,深化对网络使用方面的了解。

关键词:网络使用;影响因素;后果变量;调节机制;中介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3-0082-07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使用(如MSN、网络聊天室、网络游戏等)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使用者的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然而,尽管研究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迄今为止,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说明网络使用与相关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例如,有些变量(如自尊、社会焦虑感等)既可能是网络使用的影响因素,也可能是其后果变量;网络使用对后果变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制于中间的调节或中介变量等。因此,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有助于理清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为后续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网络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焦虑

在社会焦虑对网络使用的影响方面,研究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见解——社交补偿理论和“强者更强”理论(rich—get-richer hypothesis)。社交补偿理论认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更乐意采用网络交往的方式去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这是因为,网络交往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出现的眼神接触;交往个体可以控制文本信息的发送,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焦虑体验,创造出一种更为舒适的社交情景。因此,网络交往更应该受到社交焦虑较高者的青睐。与此相反,强者更强理论认为,社交焦虑感低、社会交往能力高的个体会更为频繁地使用网络进行交往。他们会将网络视作是另外一种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方式,以巩固其人际关系。目前的实证研究结果大多支持强者更强理论。如Kraut等的研究发现,运用网络与朋友交流,特别是通过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交流,会增加青少年的社会互动机会,对他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如电话等)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认为,由于这些社交技能较强的青少年已经具备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在运用网络同朋友进行交流后,其友谊质量出现了升高的趋势。

(二)人格

近年来,关于人格与网络使用关系的研究逐年增多。研究表明,不当的网络使用与某些人格特征有紧密联系。喜欢独处者、低社会开放者以及具有抑郁特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网络不当使用。网络使用与外倾型人格存在负相关,而与内向型人格存在正相关。宜人性特质也与网络使用存在负相关,而人际关系不良的个体更喜欢网络交流。由于虚拟环境里规则和约束的有限性,认真性与网络使用存在负相关。此外,神经质和开放性也是网络使用的显著预测变量。近年来,研究者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更为细化。如Hamburger等考察了女性的人格特质与网络使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内向型和高神经质的女性经常使用网络上的社会服务资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她们更容易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一种安全感。也有研究者发现开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网络的娱乐功能,外倾性的个体更倾向于运用网络的工具功能,排斥网络的社交功能,这可能是因为外倾性的个体更喜欢在传统的情景中进行社会交往。Wilson、Fornasier和White的研究发现,认真性对社交网站的使用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外向性对社交网站的使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三)自尊

在自尊与网络使用的关系方面,一些研究者考察了自尊对网络使用的影响,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如Joinson的研究发现,低自尊者倾向于选择电子邮件进行交往,而不是面对面的交往和电话交往;Ehrenberg、Juckes、White和Walsh的研究也发现,自尊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更喜欢使用即时通讯技术;Armstrong等人的研究发现,低自尊是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有效预测变量。但是,Mesch在研究中却发现自尊与各种网络使用指标(如社会性网络使用、非社会性网络使用和网络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相关。也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使用能够影响到个体的自尊水平,如Mitchell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对自尊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与自尊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四)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影响网络使用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当个体认为自己的社会支持较低时,个体容易出现病理性网络使用。Milani,Qsualdella和Blasio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水平对病理性网络使用有负向的预测作用。Cheng和Peng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网络使用的影响受制于个体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

此外,个体的认知方式和归因方式也会对网络使用产生影响。Seepersad强调了认知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在网络使用中的作用,发现回避型应对策略和网络的娱乐性使用之间存在密切相关;Milani,Qsualdella和Blasio的研究发现,回避型应对策略对病理性网络使用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主动型应对策略对病理性网络使用具有负向预测作用;Chak和Leung的研究表明外归因者更容易形成网络依赖。

二、网络使用的后果变量

对于网络对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研究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如Amichai—Hamburger和Ben-Artzi考察了85名16岁至58岁被试的网络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性网络使用(如聊天)、娱乐性网络使用(如下载游戏)和信息性网络使用(搜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孤独感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而在Bonebrake的研究中,却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目前研究者主要集中于考察网络使用与幸福感(以抑郁、焦虑、生活满意度等作为测量指标)和自我表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