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特征与现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特征与现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认真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特征,系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有助于我们合理把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规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直接的职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应该表现为系统、综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现有的多数职业教育培训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什么样的工作有较好的持续发展力,他们所接受的职业培训仅仅是学1―2样技能。”而这正是今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要改革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特征;现状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40-02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特征

1.教育目标的实际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力求以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最大可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优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和能力结构方面的作用。因此,建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正是教育目标的实际性特征,使得它既不同于实现个体技能提高的中等职业教育,又不同于具有个体素质和能力双向提升的高等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目标要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为导向,着重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这种教育目标的指向性,一方面,要求教育主体――职业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工作设置教育情景,根据受教育群体的文化水平,对职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和细化;另一方面,要求教育对象――新生代农民工系统学习从事职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将所学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的职业工作中,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职业教育要逐步发展为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实际技能和需求为方向,也就是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需求为旨归,这一点也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和主要内容。

2.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实质,作为一项涉及诸多内容和要素的系统工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不仅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还包括职业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的学习,乃至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的养成。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需要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丰富职业教育内容为重点,构建多层面、立体化的内容体系,使得不同学历、背景和年龄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公平享有职业教育资源,达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要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社会职业变化为依据,尤其是产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发展变化;二是教育内容要突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重点选择有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具备而不具备的素质的教育内容;三是教育内容选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持续就业能力。

3.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拥有职业教育资源,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中具有资源使用、配置、整合的功能。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配置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要求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面向初中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习得职业技能;面向中专或者高中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采取积极引导的教育方式,在保证最基本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业技能创新的内容;面向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采取案例启发的教育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内外成功创业案例分析和讲解为重点,分析成功创业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与新生代农民工相适应的创业项目,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实现成功创业。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不同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不同,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也不同。为保证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公平、平等地享有职业教育机会和资源,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就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层面需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

1.教育目标的短视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绩效不明显。教育目标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绩效取得的基础和前提,忽视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就会产生低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这也正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绩效不明显的原因所在。现实中,一些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在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时,第一,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充分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设置教育内容体系,造成职业教育内容与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严重脱节;第二,过多注重教育成本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付出较少成本而获得较多收益”作为评价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绩效的唯一标准,尽管这一原则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经营理念,但却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第三,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纳入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中,往往会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意识的缺失和发展方向的迷惘。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缺少职业目标的正确指导,因而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选择的地位,不利于其职业发展。

2.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热情不高涨。教育内容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评价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绩效的重要指标。教育内容是否合理,是否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决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绩效性、合理性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需求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能够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最优化,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佳化,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过多注意了知识层、行为层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忽视了精神层、心理层教育内容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得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甚至是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产生抵触心理。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有的职业教育的期望抱有不满心理,表现出不认可和不支持,产生“一是培训学不到实用东西”,“二是培训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三是培训不如拜师学艺”等错误认识。认真审视目前的职业培训现状,可以发现教育对象缺少针对性、教育内容缺少多样性、教育目标缺少人本性、教育机会缺少公平性等问题,尤其在商业化运作的或培训机构表现地更为明显。

3.教育成本的递增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动机不强烈。教育成本是新生代农民工因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并确保教育培训过程顺利进行,以及保持职业素质和能力提高所发生的价值总和,它包括参加职业教育的费用以及新的职业技能代替旧的职业技能过程中的各种损失。按照成本作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成本包括认知成本、设计成本和组织成本。认知成本是新生代农民工发现自身职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并决定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成本;设计成本是新生代农民工设计职业教育培训方案必须付出的成本,其中包括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而放弃的就业机会的潜在收益,即机会成本;组织成本是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而耗费的成本,包括报名费、学费、资料费、车旅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对于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维持正常的生计已经使他们捉襟见肘,更遑论承担一定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了,况且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收费最低在400元左右,而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接受的教育费用通常在200元左右,即便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和浙江两地,仍然有41.4%和25.1%的农民工因为难以负担教育费用而不愿意参加培训。与第一代农民工相类似,新生代农民工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看到推广的技术真正有实效才愿意学习,接受某项新技术时总是精打细算,增产效果显著但成本高的也不感兴趣,增产效果显著但费工费力的也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4.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间关系不稳定。在外部环境体系中,制度环境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任何社会行为都是通过制度的约束、规范来获得存在依据。社会制度的内容及其规定,从形式上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发展,构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成长的制度性因素。从企业角度看,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具有培训职工的义务,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对劳动法规的执行力的差异和区别,使得一些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得不到落实,不利于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契约关系的形成。从新生代农民工角度看,多数人既不愿意接受单调乏味的流水作业,也不愿意长期固守于同一岗位,加之社会不良职业思潮的多重影响,频繁地更换工作和变换岗位,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企业产生“企业人才难留、培训投资外流”的认识误区,甚至表现出对新生代农民工“重使用轻培养”的非理性心态,由此衍生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从职业教育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直接的职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应该表现为系统、综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现有的多数职业教育培训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什么样的工作由较好的持续发展力,他们所接受的职业培训仅仅是学1―2样技能。”而这正是今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需要改革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