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是在2008年开始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就两年来我校课堂教学中在的问题与新课程下教学的思考作一概括,以供同行商榷。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新课程下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教学定位没有统一的目的性,考试的发展趋势模糊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存在许多低效、无效的课堂行为,主要概括如下:

1.课堂活动表面热闹,学生浅层参与

新课程倡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于是,唯“动”、唯“活”、唯“美”的景观迅速充斥各教学课堂,教师的问题还未陈述完毕,孩子们早已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教师的问题信手拈来,孩子们的答案脱口而出;新课程倡导过程体验,辩论、游戏、课本剧便搬上讲台,一招一式惹得满堂喝彩,前仰后合。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动了,课堂是活了,学生参与度不可谓不高,课堂气氛不可谓不生动,但在这繁华与热闹过后,我们禁不住要问:效益如何呢?教师盲目追求提问次数,却产生了大量的无效提问,孩子们回答要么不假思索,要么非此即彼;课堂中学生讲得多了,动得多了,表演得多了,可是思考得却不多,探究得却不多;我们往往将热闹的课堂与成功的课堂画上了等号,却不自觉地忽视了孩子们是否具有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熏陶,忽视了“让学生动起来”,除了“激情飞扬、快乐洋溢”外,还有“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深得吾心……”

2.课堂教学手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有的教师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中,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将合作与探究泛化,需要不需要都进行合作、探究。而另一些教师认为课时少,探究活动多,在实际教学中,喧宾夺主地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声音、板书、实验等等都用多媒体代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多媒体课件既定的程序设计中,使鲜活的课堂教学显得机械刻板。

3.把握不住学科素养本质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淡化了理论的系统性,不少框题的知识点太多、太杂,知识点的深浅度很难把握,尤其是选修部分。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以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新教材到底该怎样处理、学生的主动性该如何发挥等问题就有不同的体现。如生物课上成演讲课、表演课,大量的文字阅读,美其名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或干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抛弃一边,本末倒置。再如外语课上成口译课、书写课,历史课上成辩论课,地理课上成观察课等等。

4.教学目标模糊化、片面化,教学评价简单化

许多课教学目标指向不明,随意性大,东一榔头西一棒,无主题变奏,什么都想要,学生不知忙什么,一些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问题,试图一次解决,不知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突破;教学环节互相割裂,脱离主目标的枝节太多,学、教、练不成一体,不能贯穿始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知识、轻人文,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轻能力;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过于简单,总是用“好好好一切都好”“棒棒棒你真棒”等。

二、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提示学生首先看一看新教材的“本节聚焦”,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现代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现代的教学方法,该读的要读,该背的还是要背,不搞形式主义。该教师点拨的、讲授的就不勉强学生讨论。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人要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及时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记录下来,成功的再接再厉,不足的在思考和分析后提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写下“教学后记”。这样做既是对新课程的反思与感悟,又能使再教精益求精,长此以往坚持下来,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例如:可以从成功之举、学生的创造、学生的疑问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失败的原因、再教设计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关于有效性的系列思考》.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