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术活动课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活动课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术活动课具有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着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使他们从自身出发,产生创新学习的原动力。影响美术活动课的因素有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等。

关键词:美术活动课;特点;目标;影响因素

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

一、美术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性

“以活动促发展”是美术活动课的特征和出发点,也是美术活动课赖以存在的理论支撑点,因此活动性也就成了美术活动课的灵魂,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成长。一是学生在美术活动课中感受到审美情感上的愉悦,轻松自如,学习快乐;二是在美术活动课中,学生思维活跃,其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得到自由的发挥,其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展现与培养。三是美术活动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且弹性很大,适应性很强。四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美术活动课的教、学、做合一。美术活动课中的多面性与实践性所展现的“活”与“动”,在具体的美术活动中体现为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是一种相资互促的关系,学生在“动”中“活”,在“活”中“动”,愈“动”愈“活”,愈“活”愈“动”,这便是美术活动课之美术活动性内在要素的辩证统一。

2.开放性

美术活动课的开放性,首先表现为教学活动课的开放,其次是教学活动时间的灵活,还有教学活动场地以及参与者身份的开放。在美术活动课中,课材涉及的内容是多层次的,如民间美术范畴的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玩具布艺、风筝竹雕等,实用美术范畴的盆景插花、贺卡制作等,都可以作为美术活动课的课材和活动内容。同时,活动课材的极大开放,也促使活动时间的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适时参与到美术活动课中来,就业方向、升学理想的差异,使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活动空间的开放,学生可以把教室、校园乃至社会作为自己美术活动的空间,既可以是室内的剪纸、刺绣、插花、陶艺制作等活动,也可以是校园的写字、作画、泥塑、服装展示等活动,还可以是校外的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参加书画讲座、参加书画比赛等活动。

3.自主性

美术活动课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治自觉”,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始终以发挥自我的主动创造性为原则,不要求学生在目标、结果、方法上追随老师。让学生作为审美的主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地感受校外的社会审美文化、美术文化的影响,对它们或吸收,或排斥,或改造,藉此实现自身审美经验、审美能力的重建与改造。学生对于美术活动的具体设计、展开、实施乃至评价等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有利于他们能开创性地支配和调节美术活动课的展开,完善有关的学习制度、学习要求。

由于美术活动课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因而学习思维活跃,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易于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创造。也正是这种美术活动中学生的新颖、独特与对自身审美经验、美术能力的不断超越,从而能充分发掘他们的美术学习潜能,实现自身艺术水平的更新、美术能力的改造与重构,完成自身审美素质的发展与超越。

二、美术活动课的教学实践目标

1.以美术活动课为切入点,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极具亲和力的新型课堂为指导,使师生相互尊重、交往意识平等的教学课堂氛围得以成为主要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完整性得到保护。

2.转变目标教育观念,以能力、知识为教育结果的功能主义观念要进行转变,转而以人的完全发展为教育目标。在美术活动课中,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情感经历的升华,采用发现式、体验式的活动方法,使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等需要得到满足。

3.改变以传授为主要方式的美术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活动课教学。使活动课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美术活动中得到发展。

4.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的主体观念和勇于突破的思维。在美术活动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健全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待人接物的情感,在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融于未来的社会,以自我良好的个性品质迎接学校、社会的压力。

5.以美术活动课为平台,探索一些具有人文气息,适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培养一批勇于探索的教师,他们思想应该是探索性的,把美术课堂作为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事业,在美术活动课中得到锻炼,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得以实现自我的完善。

三、影响美术活动课的因素

1.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的审美活动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生要获得人类已有的审美经验,必须是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发生。如果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又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托,这种活动便不能实现,更不要说取得成功。美术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要求,正确把握最近发展区,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水平。

2.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自主性和参与度是决定美术活动课成败的主要因素,在美术活动课中,学生对活动反应,基本上分为三种,第一种为被动应答,自身缺乏主动性,主要靠外力的推动来参与,问一问、答一答,精神不能处于兴奋状态;第二种是自觉适应,这一类学生有较强的情感适应能力,能很快地融入到活动中来,很好地理解活动的任务和相应目的,可以较好地领会老师的意图;第三种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主动创造,在美术活动课中,能充分展示自己,主动自觉地体验着活动带来的审美情感,能够在老师指导缺失的情况下,自我行为,设计安排活动的方法和形式,使自己始终在活动中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它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决定学生美术活动课的学习效率和完成情况。自我效能感突出的学生,可以较恰当地评估自身的能力范围,正确选择美术活动课的方式和活动内容,反之,效能感比较弱的学生,参与感也随之下降。

4.教师的评价

教师要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重视教育价值的多元性,从发展的角度确定评价内容。使评价在学生眼中不再是一张令人发怵的“考卷”,而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共同创造美、学习美的经历。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美术活动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学生创新态度的树立和审美、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发挥着其他教学模式无法代替的作用。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它围绕养成教育而开展,是养成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