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鼎市水稻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鼎市水稻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福鼎市水稻霜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并对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霜霉病;症状;防治;福建福鼎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50-01

水稻霜霉病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水稻新病害,在福鼎市多个乡镇的早、中稻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霜霉病发生初期,群众误认为是营养障碍缺素引起的黄化,便采取增加化肥用量等栽培措施,导致错过了最佳防治期,最终造成较大的产量与经济损失。经过多年的田间调查与实践,现已初步掌握该病害在福鼎市的发生危害情况和有效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生危害情况

2009年,全市水稻霜霉病发生面积为34.5 hm2,其中早稻24.2 hm2,平均丛发病率为6.6%;中稻10.3 hm2,平均丛发病率为3.1%。2010年,全市发生面积48.9 hm2,其中早稻为31.3 hm2,中稻为17.6 hm2,平均丛发病率分别为8.2%和4.3%。2011年,全市发生面积扩大到517.3 hm2,其中早稻169.3 hm2,单季稻348.0 hm2。5月23日在店下镇寺前、三佛塔村调查,早稻发病田块平均病丛率为11.3%,局部田块高达31.4%;主要发病品种为常规老品种矮脚早和佳早1号。5月25日在山前街道兰田、南乾村早稻田调查,一般田块病丛率为5.7%左右,重病田达42.5%;主要发病品种为威优66。6月22—23日在管阳镇管阳村和叠石乡仓边村调查,中稻田病丛率为3%~12%,严重的病丛率达45%以上,主要品种为准两优527和两优培九。

2 症状识别

水稻霜霉病又称黄化萎缩病,双季早稻在本田分蘖初期开始表现症状,中稻在秧苗后期开始表现症状,分蘖盛期症状表现明显[1]。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黄白色小斑点,而后叶片表面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褪绿斑点,排列不规则,呈斑驳花叶状。病株心叶呈淡黄色,卷曲,变短,不易抽出,病株分蘖减少,植株明显矮缩。这是区别于水稻黄萎病的症状之一。受害叶鞘略松软,表面有不规则波纹、皱折或扭曲。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呈暗褐色,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病后期,先从基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慢慢枯死,严重时整株枯死。一旦主穗植株感病,其余分蘖植株全部发病。孕穗后病株矮缩更为明显,病株高度不及健康植株的1/2,叶片短宽肥厚。后期由于叶片黄化,有时黄白斑点不清晰,病株心叶呈黄色卷曲或捻转。重病株不能孕穗;轻病株能孕穗但不能抽出,包裹于剑叶叶鞘中,穗小,扭曲畸形,不能结实。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称大孢指疫霉水稻变种,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卵孢子萌发侵染杂草或稻苗。卵孢子借水流传播,水淹条件下卵孢子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活动停止后很快产生菌丝侵害水稻。卵孢子在10~26 ℃都可萌发,19~20 ℃最适。该病发病适宜温度15~20 ℃,在适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流行,特别是秧田水淹、暴雨或连阴雨天气发病严重。秧苗期是水稻主要感病期,一般在淹水后14~21 d发生,大田病株多数是从秧田传入[2-3]。

4 防治措施

根据霜霉病的发生特点,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重点保护秧田期和本田初期。

4.1 选择抗病品种,并做好种子消毒处理

由于不同水稻品种(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要因地制宜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组合)进行栽培。在选择常规稻种时,不要留有发病的水稻谷子作种。在水稻播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减少因种子带菌而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浸种或拌种。

4.2 秧田选择与田园清洁

根据该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特点,育秧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有利于排灌、便于管理、不易被水淹的田块,上一年有发病的田块不能作秧田。在播种前要及时清除秧田周围杂草、病苗,以减少越冬菌源。发病田块在水稻收割后,及时做好田园的清理,将上一年有发病田块中的稻草、稻桩及禾蔸集中烧毁,不能将病草堆放在田埂上过冬。在秧田或大田期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离田块进行销毁,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4.3 加强秧田期水肥管理

在开展防治时要注意浅水勤灌,严禁深水淹苗,以免加重病情。对于水育秧,在秧苗三叶期前,要坚持秧田湿润管理,及时排除秧畦上的积水,能有效控制病菌传播,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秧田要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做到平衡施肥,防止偏施氮肥。播种后,若遇上低温阴雨天气,应加盖塑料薄膜,提高苗床的温度。在秧苗移栽前3~5 d喷施1次送嫁药,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以防止病菌带入大田。

4.4 药剂防治

被淹秧田在排水后立即喷药预防,发病初期用72%霜脲氰·代森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77.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900 mL/hm2喷施,隔7~10 d再防治1次;或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600 mL/hm2在秧苗二叶一心期、移栽前2~3 d和分蘖盛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霜霉病防治效果较好。在水稻三叶期前用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 500 g/hm2喷施,能有效预防水稻霜霉病的发生。在用药期间田间应保留浅水层或湿润状态,用药后继续保持48 h不灌水。另外,由于水稻霜霉病对水稻的危害还表现为抑制植株生长,在喷施农药时,加入适量的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或海藻精(阿卡迪安)等,可促进植株及早恢复生长,效果更佳[4]。

5 参考文献

[1] 吕佩珂,苏慧兰,吕超,等.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上册)[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9:8-9.

[2] 陈其能.水稻霜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初探[J].福建稻麦科技,2003(9):44.

[3] 郑周玉.水稻霜霉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1(9):1304.

[4] 胡双金,李艳华,王佳林,等.崇阳县水稻霜霉病发生特性及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