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近三十年清代秘密立储制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近三十年清代秘密立储制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秘密立储制是对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的重大变革,是古代皇权政治的新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作为清代皇位继承制研究中重要问题备受重视。本文试从起源及成果展现、背景及成因、形成过程和评价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国内秘密立储制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秘密立储制;国内;综述

立储制度是古代皇权政治下的产物,君主通过立储方式选择继承人,确保专制皇权延续以实现其一姓天下“万世”永传之旨。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以满族为主体建立的专制皇权王朝,在立储制度上不可避免带有自身民族特色,即在扬弃汉族“嫡长子”继承制基础上逐步确立了秘密立储制。该制是清代皇位继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皇权政治的新发展。深入研究这一制度对清史和古代政治制度史都大有裨益。因此,20世纪以来,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试从起源及成果展现、背景及成因、形成过程和评价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国内秘密立储制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一、研究起源及成果展现

相较于明清史诸问题,秘密立储制研究起步较晚。最早论及的是孟森,其《明清史讲义》中提到“高宗遵世宗家法,不立太子,惟密定皇储,缄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1]虽然注意到了“密定皇储”是雍正以来的家法制度,但没有对秘密立储给予过多关注。学者杨珍对二十世纪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概括为“1949年以前,主要集中在皇太极继位问题上,康熙时期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继位问题,也成为研究重点。1949―1978年之间,这一研究状况没有大的改变。1978年之后,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有了重要的拓展,逐步扩大到秘密立储制度及晚晴的皇位继承。”[2]可见,秘密立储制研究起步在1978年之后。

最早以专题论述并明确提出秘密立储制是年《清代秘密立储》[3]一文,以此为起点涌现出了大量文章和专著。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今关于秘密立储制研究的论文有30余篇。从研究成果看,大都以单篇论文为主,从个案入手,侧重点在康雍乾三朝的秘密建储情况。

而专著则以清代皇位继承制度为主,秘密立储制作为其中章节部分予以体现。最具代表性的是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2]一书,详尽细致地对秘密立储制的确立过程及实施情况进行论述,并且提出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如把秘密立储制看做是皇权极度集中与强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体现了多元文化特色;考察两种皇位继承制下统治集团成员不同关系与心态的变化。

二、秘密立储制背景及成因研究

关于秘密立储制背景及成因,学者们最早关注的是康、雍之际的宫廷争斗,认为雍正基于自身的现实需求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像年就认为“雍正皇帝继位后,吸取了中国历代王朝建储的经验教训,尤其是鉴于康熙反复立废胤的弊病,以及他们兄弟之间争夺皇位斗争的切身体会,于是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3]朱诚如的《清康雍朝宫廷内部矛盾与皇嗣制度改革》[4]则考察了康、雍之际宫廷内部储位争斗,指出雍正即位时“历经康熙朝矛盾和斗争,他不愿再走康熙的老路。况且他即位后各种矛盾和斗争远比康熙时期复杂,历史环境逼着他对皇嗣制度进行改革”[4]最终由公开立储走向秘密立储。随后,学者吴云驾的《雍正帝密立皇储的由来》[5]也持同样的观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视野开阔,学者开始从长时段角度分析,如冯远魁在《清朝皇嗣制度沿革》[6]从整个清代的立储过程来看待秘密立储制的出现,认为是在“总结了历史上封建皇帝建嗣制度的弊端和教训,结合满族的历史传统,废除了公开建嗣的制度,建立起秘密立嗣制度。”[6]学者杨珍更进一步从中国皇权政治的发展趋势来看待这一问题,认为“秘密立储制度其关键在于取消了储权,杜绝了皇权与储权的矛盾及储位之争”[2],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步入顶峰的具体表现。而王思治、吕元骢的《清代皇位继承制度之嬗变与满洲贵族间的矛盾》[7]一文则从满族内部贵族自太祖以来选定储君的争斗角度来看待秘密立储制的出现。

最早从满族自身特点和发展角度进行论述的是胡建华《略论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8]一文,作者认为秘密立储制“产生与当时满族的民族习惯及自身社会发展的某些因素”[8]有关。首先,满族由于受自身文化影响及现实政治的需要,并没有形成汉族的嫡长子继承传统;其次,康雍时期,清代进入高度封建化君权不断强化,立储的权力也越来越集中于君主的个人意志。因此,“秘密建储的产生是满族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封建化的结果”[8]。学者杨永康也注意到满族因素的影响,但认为“除了满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外,更为重要的是康熙和乾隆皇帝特殊的人生经历。两位皇帝超长的在位时间使皇权与储权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秘密立储制度的出现。……秘密建储制度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并没有表现出历史的必然性”[9]。

而杜家骥的《清朝满族的皇家宗法与其皇位继承制度》[10]一文,从宗法角度出发,对比了满族入关前后皇室内部嫡庶观念的变化,认为该观念经历了由“严格、相差悬殊到弱化、差距缩小”[10]的变化特点,最后指出“满族皇家的皇位继承,也正是在这严格的嫡庶之别及其向弱化变化的过程中实行并发生变化的”[10]。

从学者们上述各异观点看,秘密立储制成因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宫廷斗争角度到文化视角解读的变化趋势。

三、秘密立储制形成过程研究

任何一项制度形成都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秘密立储制形成过程研究是学者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清代秘密立储制形成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最终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