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代肖像画的写真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代肖像画的写真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代是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发展最辉煌灿烂的时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文化空前繁荣,绘画艺术更是在承接魏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就斐然。其中尤以人物画最为突出。其融合了秦汉的淳朴豪放、魏晋的含蓄隽永,进入一个精湛瑰丽的新时期。在人物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肖像画,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完善。唐代肖像画在肖像画的整个发展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其肖像画风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肖像画的发展。

一、唐真观的形成

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就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了“传神论”。围绕这一中心相继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绘画创作思想和方法,为我国传统人物画发展指明了方向。“迁想”就是指在画对象之前,要对其仔细观察,并进行思索和分析,从而透过对象的外在形貌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精神。这样反映在画面上的人物形象才生动“传神”,这也便是“妙得”的含义所在。而在“以形写神”的过程中,他又非常强调“形”的准确和重要,认为“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就是说对象的形貌有毫厘的偏差,都会使得人物神气发生改变。可见,顾恺之是主张形神并重的,写形必须要寓神于其中,传神又必须从写形入手,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现,二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写真”之“真”在汉语字典中有两层含义,一为“真实,跟客观事物相符合”;二为“本性,本原”。五代荆浩的《笔法记》中就对“写真”之“真”有过精辟的诠释:“真者,气质俱盛。”力求“气质俱盛”的“写真”可说是很好的继承并发展了顾恺之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绘画思想,使之达到“形神兼备”、“气质俱盛”的艺术高度。同时也为中国肖像画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至今对现代中国肖像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写真”是指代中国传统肖像画最为恰当的称谓。

我国古代关于人物肖像画的称谓很多如:“传影”、“写照”、“写真”、“写像”、“传神”、“传真”等,其中“写真”作为中国古代肖像画的传统称谓之一,其成熟并确立于唐代。通过大量文字史料也表明,在整个唐朝写真活动从未间断,宫廷楼阁、洞窟、墓室都有关于“写真”活动的记载。描绘对象从帝王到功臣将相,从宫廷贵族到民间百姓、文人贤士、寺院高僧等。这些都说明肖像画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写真”作为古代肖像画的代名词在唐代已经确立下来。同时这一现象也表明,在唐代画家、画论家,文人士大夫,皇帝及贵族官僚等各个阶级的唐人之间,已普遍形成一种十分重视所绘对象实有其人,同时强调表现其外貌特征和气质精神,描绘出客观真实人物的“气质俱盛”之像。这就是唐代确立下来的“写真观”。

二、唐写真的面貌

在这样的“写真观”影响下,唐“写真”自然会呈现出超越前代的面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久远、朝代更迭及战乱等诸多原因,使得大量的肖像画作品遗失或毁坏,流传至今的唐代肖像画已凤毛麟角。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仅存的几幅珍贵的唐代肖像画及具有肖像画性质的人物故事画来了解其时代风貌。

唐代现存世的肖像画中,最著名的是传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位帝王的肖像,作者以鲜明的褒贬态度来刻画各位帝王的外貌与性格,有的具有开国之君的气概,有的活现亡国之君的尴尬相,有的深沉睿智,有的肠满脑肥,虽然作品描绘的君王都是无法进行实对的前代人物,但却达到了形神兼备、足资征信的境地,为历代帝王像中杰作。通过对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我们可深刻感受到唐代肖像画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开始注意不同人物的神情和精神气质,人物细节刻画更为生动,使得主体形象更为生动传神。我想这与画家将眼光从封建神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有很大关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实对写生成了通往现实主义的根本道路,使得唐代画家的写实能力得到发展提高,成为塑造“气质俱盛”的人物形象的重要前提。其次,唐代肖像画在技法运用方面,延续了北朝的传统笔法并将其进一步向前推展,使线条较前代加强了粗细浓淡和转折的变化,吴道子首创的“兰叶描”法更为唐代人物画线条语言拓宽了发展方向,对后世人物画发展也影响深远。设色上整体符合唐画设色富丽的特点,部分也有设色简淡的作品,设色富有层次感,人物形象饱满有一定立体感;第三,在构图方面,唐代肖像画采用“主大从小”的方式,以此来突出主体人物形象。

三、唐写真观对后世肖像画发展的影响

唐代肖像画在唐王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及开明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它既不同于汉魏时期的朴拙厚重,也不似五代两宋的工细精巧,可以说唐代肖像画正是在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时期。“写真”作为中国传统肖像画的最佳称谓也在唐代确立下来,其创作主旨在继承顾恺之的形神论基础上。唐人张又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为唐代肖像画的创作方向向现实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人物画家都能到生活中对人物的形、神进行仔细观察,以写生和默写相结合的方式概括艺术形象,使唐“写真”达到“形神兼备”、“气质俱盛”的艺术高度。

我们这样高度的评价唐代肖像画并不是因为它已经达到了完美程度。在唐代肖像画发展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制约影响,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要批判地吸取其精华,立足在发扬优良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创造我们今天更加民族、崭新的中国现代肖像画艺术。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