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如何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是教学的源头和基础。杜威和陶行知两教育大家毕生潜心研究,不约而同得出了“教育生活理论”。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启示我们,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走进生活

在初、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除了少数几篇科普说明文外,其它所选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有些甚至是作者真实人生的写照。要想解读文本,领会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生活;其次还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生活库存,让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从自己生活的角度来品读作品,走近作家,完成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实现认知的趋同、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时,也许不少同学对作者作为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文中却几次流泪难于理解,甚至觉得好笑。如何引导学生消除这种熟视无睹的冷漠心理,从而顺利地走进作品、走进作家呢?在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强化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家境和父亲的处境,努力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位刚经历过丧母之哀、失业之苦,如今又要面临骨肉分离之痛的父亲,对已满二十岁的我所表达的父爱,他在车厢里安顿好儿子后,为了解决儿子在路途口渴问题,竟拖着年老而肥胖的身体,自己亲自攀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因而看着父亲艰难的背影“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百感交集,“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为了更好地领悟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从生活点滴中去发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流泪的原因,也唤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并从内心萌发出对父母浓厚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意。

二、创设生活情景,搭建学生与作品沟通的桥梁

不少入选语文教材中的篇目,由于时间久远,作品或多或少存在着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学生在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的不足,从而使文本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那么,该如何缩短这种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呢?笔者以为创设生活情景,搭建学生与作品沟通的桥梁,应当是最佳的捷径。

例如《〈论语〉六则》是大家公认的儒家教育经典名言,然而由于文本时代久远,理论性强,加之语言深奥,学生难以领会,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先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场景,然后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场景:一次孔子及其弟子们围坐在一起,思考如何解决某一疑难问题时,起初都无好办法,忽然孔子弟子中平时较差的一位说出了令孔子吃惊的好办法,于是,孔子感慨地说:______。(此时孔子说了一句什么话?)

学生们思考了片刻,然后几乎同时所有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答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恰到好处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从上面的教学实例可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原来枯燥的文言语言变成了有形、可感的生活化内容,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成了一个生活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激情与参与热情,学生都能尽情地投入,全面地积极地活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吃透了原文,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实施“大语文”教育,实现语文与生活外延的真正对等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通过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宽松教学环境,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爱上语文课,又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提高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同时因为有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背景作依托,语文教学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和活力。

四、完成教师角色转变,促成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生活化

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正确定位,努力放下架子,“蹲下身”来,转换角色,以谦虚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学习。由过去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由过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从而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由过去单向的“授―受”关系,转化为你――我关系和对话关系,从而建立起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总之,“通过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开展语文学习”是始终贯穿整个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应牢固树立“大语文教育”的教学思想,尽力拓宽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渠道。在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同时,促成学生生活语文化,变语文课堂为学生生活的“天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