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把这项工程打造好,既要勤奋扎实,又要潜心研究、厚积薄发。教学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益,现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

以前我常常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其中,教学目标又应该有几个层次,教学过程应该有几个方面,结果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条目越来越多,目标几乎完成不了,后来发现,如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那么,一节课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因而,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就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不应求面面俱到,而应精讲精练,一课一得,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就好,日积月累,若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则会迎刃而解,从而避免一知半解的情况。其实,知识本身是一个触类旁通的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把握这个体系,使学生有所体悟,这堂课应该就是有价值的课,就会避免因蜻蜓点水而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互动,是师生的互动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其次,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教师一定要启发、引导、督促学生进行思考。语文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课学生似乎很忙,但思考很低,不管老师讲的是什么,只管机械地往书上记,课后又懒于消化吸收,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将学习看做是纯粹的记忆和模仿,如此我们的创新教育又怎能点燃希望之光呢?

“渔者,非鱼也”。“渔”乃捕鱼至法,“鱼”乃捕鱼之果,授之以法,可使弟子自捕无穷之鱼;授之以果,纵我之学富五车,弟子所得亦不过有限之鱼。

文言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其教起来苦涩,学起来难矣,为此,我尝试绿色文言教学。绿色文言教学不是那种流行的文言“语法”教学,而是一种文言“语感”教学。文言“语法”的教学着力点在于教师对古汉语词法和句法的详析,教学方法是纯粹的“注入式”,学生接受的是抽象的概念,而文言“语感”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眼到、口到、心到”的操练,教学方法是学生“自诵自悟式”,学生所得的是真实的体验。当然对古汉语语法,不是不讲,而是精讲——是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绿色语文教学不是那种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而是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沉思熟虑文章精华的教学。现行文言文教学大都着力于“对号入座”式的文白对译,至于文章的艺术和精华,往往有意无意地漏掉了,这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言文教学显然不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此,不但要让学生做到“自诵”,还要让他们做到“自悟”。也就是让他们修炼好朱熹倡导的“精思”功夫。精思的对象是什么?一是精思谋篇遗词的匠心;二是精思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思前者,可使学生们悟到大师们的写作经验;精思后者,可使学生继承中国古代的人文精华。

绿色文言文的精髓全在“熟读精思”这四言之中,熟读的标准何在?朱熹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用范文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精思”的标准何在?朱熹答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让范文的思想渗入自己的心灵,而且是有所剔除的扬弃。“熟读精思”的主体是谁?当然是学生,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谋而合。

如我在教学《陈情表》此文时,首先做到了背诵如流,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解疑破难的“领读”,贯通文脉的“导读”,学生异口同声的“齐读”,诵、听轮换的“轮读”,辅以提示的“背读”,分层同段的“接读”,众生鼎沸的“速读”……从而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书声琅琅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文言文读感,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中熏陶养成。

教授完此文,学生自我总结了本课的文言文知识点,效果颇佳。但这样学习并未挖掘出本文的人文精华,因而,我在课余布置一片断作文:“结合此文,谈谈自己对孝的认识”,学生的习作文交上来了,他们的观点让我喜上心头,他们知道“芦衣顺母”的闵子骞的孝心;他们知道“慈鸭尚还哺,羊羔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和兽”的道理;他们知道“卧冰求鲤”的典故;他们更知道“大爱无形,大善无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哲理,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他们懂得了百善孝为先。

综上所述,我们的孩子本质上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一旦能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焕发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将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