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反流性胃炎6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反流性胃炎6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0)-10-0050-01

关键词:胃炎 反流性/中医药疗法 加味丹栀逍遥散 辨证论治

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烧心、口苦、呕吐酸水、嗳气、嘈杂、纳呆、黑便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黏液呈黄绿色。部分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笔者自2004~2007年用加味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0岁,平均36岁;病程1个月至15a,平均10.5a。对照组60例,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37岁;病程0.5~18a,平均13.2a。治疗组6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合并溃疡4例。全部病例均有慢性上腹部疼痛病史。按照《中医内科学》“胃痛”病的辨证分型,其中治疗组肝胃气滞型22例,肝胃郁热型20例,脾胃虚弱型14例,胃阴不足型4例。对照组60例,肝胃气滞型24例,肝胃郁热型26例,脾胃虚弱型1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病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舒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原则。方选加味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茯苓20g,白术15g;当归15g,丹皮12g,栀子12g,延胡索12g,川芎10g,金铃子15g。气滞甚者加枳壳10g,佛手15g,肝胃郁热者加黄连6g,竹茹15g,海螵蛸15g;脾胃虚弱者加黄芪15g,怀山药30g、砂仁6g;胃阴不足加北沙参,玉竹各15g;久病兼血瘀者加丹参15g,乳香6g;偏寒者加炮姜10g;疼痛甚者加川楝子10g,郁金12g。水煎,1剂/d,分2次服用。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片2次/d,20mg/次;吗丁啉片,3次/d,10mg/次,均饭前30min服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忌酒、辛辣、过寒之品,保持良好情绪。两组病例均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其中78例治疗后经胃镜复查,32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及10例无效者拒绝胃镜复查。

1.3 疗效分析

1.3.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内镜下无肠液反流,黏膜黄染,病理检查示黏膜炎症明显好转,HP转阴。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内镜下仅见肠液反流呈泡沫状且量减少,黏膜轻度黄染,病理检查示黏膜炎症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下仍有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检查示黏膜炎症改善不明显。

1.3.2 治疗结果 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治愈4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40例,临床治愈28例,有效1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2、讨论

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内科学“胃痛”、“嘈杂”等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涉及肝、胆、脾、胃等脏腑,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肝胃不和,胆邪上逆。肝气疏泄条达,则脾胃下降和顺;肝气失于疏泄而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便会产生肝胃气滞,肝胃不和之证。由于肝气郁结,日久化热化火,又见嘈杂、口干、口苦、舌苔黄等肝胃郁热之象。所以本病的辨证重点在于肝失疏泄这一病理环节。治疗上应从疏肝理气和胃入手,以达到“治肝和胃”的目的。本病大多具有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口干、口苦、嘈杂、反酸、嗳气、舌质暗或暗红、舌苔黄、脉弦等症状,与“胃痛”病之“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证型相符。而加味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清热之功,主要用于肝气郁结化热而致胁肋胀痛、口苦、口干、嗳气、舌苔黄、脉弦等。故与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机及脉症相似。所以用此方疏肝理气和胃,再根据气滞、血瘀、寒热、虚实之轻重,给予相应的理气化瘀,温中清热等疗法。以达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之功,在改善胃脘疼痛、饱胀、嘈杂、嗳气症状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