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顾十年历程 聚焦学术前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顾十年历程 聚焦学术前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犹太史,犹太文化,中国犹太人,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2-0069-02

2012年5月13至14日,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暨犹太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古都开封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英国伦敦犹太文化中心、以色列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SIGNAL)等国内外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傅有德教授、中国犹太文化研究会(国际)会长徐新教授、以色列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执行董事Carice Witte等人对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和祝贺,参会的学者围绕犹太学研究的最新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一、《希伯来圣经》

《希伯来圣经》是理解犹太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中外学者历来重视对它的研究。本次会议有4名专家对《希伯来圣经》进行了解读。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将《希伯来圣经》的核心价值归纳为一神崇拜、律法精神、历史意识、话语宗教和有限的人本主义五个方面,认为这些价值从根本上维系犹太民族的存在,使犹太人在《希伯来圣经》中实现了历史、神学和道德的统一。他强调,虽然《希伯来圣经》所包含的人本主义、普世价值和对正义的追求等因素被现代文化所吸收,但同时要改革其中不适合现代文化发展需求的内容。河南大学梁工教授以基督教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和犹太圣经学家罗伯特·奥特对《希伯来圣经》理解的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阐述了犹太人的圣经与基督教圣经的关系。四川外语学院傅晓薇教授认为,利未拉特婚是为了确保个体或家族的生命永存,实现犹太人死后生命的延续的需要,这与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婚姻形式强化了以色列人个体与族群的关系。中国社科院黄陵瑜研究员针对我国学者忽视对《希伯来圣经》的阅读以及用晦涩的语言来言说《希伯来圣经》的现象,呼吁学者加强对圣经的研读,在著述有关圣经的作品时用朴素易懂的语言,便于读者的理解。

二、犹太历史与文化

历史、信仰与文化是犹太学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参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一些学者讨论了犹太人为何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远高于自身人口比例的巨大成就。伦敦犹太文化中心杰瑞德(Jerold Gotel)博士从犹太人的角度来解读这一问题。他认为:犹太民族事实上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只不过他们过着一种特别的生活,即犹太教维系着犹太人的信仰,这是一种寻求意义、创造的文化。犹太人根据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与信仰,正是因为他们善于改变自己,所以获得成功。湛江师范学院于卫青博士认为,犹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尊师重教的民族传统以及独特的教育价值观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南开大学张象教授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同时,也指出犹太文化应该进一步增加包容性。

虽然犹太人在历史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是犹太人经常被迫害。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学者各抒己见。湖南师范大学罗衡林教授指出,德国社会是一个基督教社会,在研究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有必要研究新教教会的态度与立场。西南大学冀开运教授指出现代伊朗反对犹太人与欧洲的反犹主义有很大的区别。每当伊朗从民族和宗教认同的角度打造国家认同时,国内歧视犹太人便加剧;当以公民认同打造国家认同时,犹太人就可以获得相对平等的机会,以、伊双方的国家关系也影响伊朗对犹政策。当前双方关系敌对,但伊朗国内对犹太人的政策还算温和。陕西师范大学宋永成老师指出,“犹委会案”是冷战时期苏联反犹政策的典型案例之一,苏联出于冷战而掀起的反犹浪潮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后果。上海社会科学院汪舒明博士分析了纳粹屠杀犹太人与伊朗核问题的关联。他认为西方国家出于道义上的负罪感,对伊朗强烈谴责、同情以色列,企图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

犹太教是理解犹太文化和犹太民族的钥匙,多名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讨论。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认为犹太教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是圆融兼收,近现代犹太教调和了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普世性之间的张力,犹太人比较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南昌大学哲学系刘精忠老师认为哈巴德教是18世纪兴起的哈西德运动中的卢巴维奇派,是近代犹太神秘主义的复兴。天津师范大学郑阳博士指出,第二圣殿时期(BC516-70)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流、碰撞时期,犹太文化呈现出希腊化、大众化的特点。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徐新教授认为自犹太启蒙运动以来,犹太教逐步实现了世俗化,这为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犹太人散居中国是中犹两个民族友好的见证,中国犹太研究的兴起与此密切相关。在会议上,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的学者专题研讨了犹太人散居中国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殷罡研究员不赞成学术界提出的宋代犹太人定居开封说,而根据历史上开封城市名称的历史沿革,提出大致是明代的皇帝允许犹太人“留遗汴梁”。河南大学刘百陆老师认为犹太人来中国和犹太人定居开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研究开封犹太社团史时一定要区分这两个概念,由于史料的限制,犹太人何时定居开封需要进一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余建华研究员从民族学视角解析了上海犹太难民问题,认为大屠杀的恐惧是上海犹太难民身份认同的外在力量,形成了犹太人身份认同的独特的“上海模式”。

此外,黑龙江社科院张铁江研究员、鲁东大学张淑清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饶本忠教授还综述了国际学术界对犹太妇女、犹太人对西方文明的贡献和哈尔滨犹太人等问题。

三、以色列与中东乱局

以色列研究是犹太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会学者就以色列的宗教、政治和外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沐涛教授概述了以色列与黑非洲之间的关系演变,认为以色列建国后与黑非洲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7-1972年的“蜜月时期”、1973-1982年的“低谷时期”、1982年至今的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西北大学韩志斌教授就阿尔及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是双方关系的症结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章波研究员阐述了苏丹与以色列的关系演变。虽然犹太复国主义者旨在建立一个世俗化的国家,但是以色列宗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力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宇老师认为能否处理好世俗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关系到当前以色列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此外,北京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徐龙在会上介绍了他的著作《犹太以色列国钱币》,通过钱币了解—个国家,视角独特。

当前的中东乱局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讨。北京大学陈贻绎老师从当前中国外交形势以及中美对比角度解读了中国在巴以和谈中的地位。在与参会研究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上海社科院余建华研究员将中东乱局的起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通过进一步对叙利亚、伊朗问题的分析,准确把握了当前中东局势。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根据石油供应的“版块化趋势”,分析当前中东石油三大出口国沙特、伊朗、伊拉克局势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中国在应对能源危机时采取的应对之策。中国社科院殷罡研究员从中东地区民族、宗教冲突人手,分析了中东问题的错综复杂,加之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更使这一问题复杂化。面对复杂的中东局势,各方应谨慎处理,以免造成中东局势的失控。

[作者简介]张礼刚,男,1972年生,河南省固始县人,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犹太-中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