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享受教育 幸福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享受教育 幸福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是一介草民,无力“宏观设计”中国教育梦。我的教育梦,就是享受教育幸福生活,也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为师的幸福。

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写过一本书,题目叫《水知道答案》。这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当人们把含有褒意和贬意的反义词写给水看或用声音对其进行反复刺激,水的结晶便会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例如,听到“爱”与“感谢”词汇的反复刺激,水结晶会呈现出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反复骂做“浑蛋”的水,则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可见,水能听,水能看,水需要赞美,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而作为教师,应怀有爱与感恩之心,关爱学生、赞美他人,享受教育、幸福生活。

一、敬业,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幸福

目前,在我国,教师职业是崇高的,也是令人敬佩的,但并不令人羡慕。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现状是紧张的早晨、忙碌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可能有人会说,在此种状态之下,教师何来幸福可言?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欣喜,是灵魂的土壤里盛开的花瓣。中小学教师工作确实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也不失为一种快乐、幸福的职业。教育家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最快乐的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桃李满天下,遗爱在人间”视为最大的幸福。中小学教师不是物质上的“高富帅”,却是精神的富有者。

其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不是来自高额的薪水与福利、学生的成功与成才、家长的问候与祝福、领导的肯定与鼓励,其中学生的成功与成才固然重要,但这些都是为师的外在动力。教师真正的幸福感是来自教师个人对学识增长、能力提高、情意升华的追求。教师只有从自身内在的需要出发,从内心深处体验到为师的幸福,才能做到苦不觉其苦、苦中自得其乐。为师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把教育视为一种幸福生活。

当中国的教育界艰难跋涉、披荆斩棘的时候,似乎难以期盼中国教育界的天空有更多的春风雨露,但我总是梦想每日工作、生活的学校是一个人际和谐、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园。教师的幸福离不开学校,教师与学校共生共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于学校,又促进学校的发展。在此意义上而言,教师与学校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发展共同体。

教师追求享受教育、幸福生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言,教师都会经历一个感受职业――接受职业――享受职业的过程。只有进入享受职业的阶段,才不会因为每天的备课、上课而苦恼和烦恼。当然,不是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一帆风顺,在泥泞的路上也可以留下最清晰的脚印,只要我们怀揣一颗敬业之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坷和沟壑。

二、乐学,在学习过程中寻觅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应该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高的跳板而已。如果你们看到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很远。”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在孔子看来,学习可分为三种境界,即“知之”、“好之”和“乐之”。从“知之”、“好之”到“乐之”,是一个阶梯式的不同学习境界,也可分别称之为理性阶段、情感阶段和超越阶段。人们不可能一下子进入纯粹的“乐之”境界,而往往首先要从“知之”开始,受到各种外在的影响开始接触知识和学问,在知道、了解之后,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不断从知识和学问中体验无以言表的快乐,进入纯粹的学习阶段和境界。乐学是我们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师学习的快乐源于自身的内心感受,否则,只能是“强乐还无味”。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唯有如此,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寻觅到幸福。

三、善教,在教学工作中品味幸福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的舞台,也是教师的产品。教师要享受教育、幸福生活,就必须长袖善舞,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征服学生和赢得学生,让学生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境界。因此,我梦想中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而是“幸福课堂”。课堂教学要有效,要高效,无可非议。但是,“有效教学”也好,“高效课堂”也罢,它们都是一种效率和效益性指标,是教学或课堂的直接目标,甚至是一种难以衡量的目标。因为教学不是工业生产,一切产品均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检验其是否合格。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效果是复杂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故无法立即进行检测。教学不是以学生考试取得高分(“有效”和“高效”)为目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培养,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幸福。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幸福乐园,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义,是为师者一生的追求。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充满爱心的课堂。教育的真谛是培育人,培育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信奉者和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目中有“人”,把学生当人,充满人性、人情和人文关怀。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纯洁的师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美丽、慈爱和伟大:“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是有意为之,其中蕴含着浓浓的师爱。可见,教育无小事。师爱体现在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微小的教学细节之中。师爱如花,师爱无疆。教师只要做有心人,胸怀无私的大爱,并用这种爱来导引自己的言行,就能让幸福感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流淌。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开心愉悦的课堂。愉悦就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心向往之”而趋之若鹜。如果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无异于患上了厌食症。因此,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学生不单纯为考试分数而学,而是为成长需要而积极、主动、愉悦地学,是将学习视为一种快乐与幸福的享受。

在教学《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时,我讲述了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妇女用手提篮装着一篮纸币――马克准备去市中心购物。途中,她因为太疲劳,便在一棵大树旁小睡了一会。不久,妇女醒来,感到好像小偷光顾了自己,但被偷走的不是马克,而是手提篮本身。小偷对钞票弃之不顾,将马克倒在地上而取走了手提篮。”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偷对钞票弃之不顾,将马克倒在地上而取走手提篮呢?”故事的讲述,形象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果实――“都是通货膨胀惹的祸”,学生便有了自我获取成功的乐趣。因此,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学习与成长,就是我的教育梦。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民主平等的课堂。课堂上的民主,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地位的平等,教师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童心,尊重学生的参与欲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在课堂上,一位教师正在讲“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坐在船头抬头看,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在月亮上看天,是不是也是蓝的?”这下可把老师问住了,她坦率地对学生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弄明白了再来告诉大家,好吗?”事后,这位教师请教同事,才知道在月亮上看天,天是黑的。下次上课时,她把这一答案告诉了学生,学生们满意地笑了。在这则案例中,教师的“坦率”正是源于对学生质疑问难精神的爱护,源于对“师道尊严”的反叛,源于民主平等的教学精神。

教师术业有专攻,其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什么都可以超过学生,教师更不应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我梦想的课堂,就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的引路人,是与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我们绝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方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要敢于突破预期的目标,走向生成和开放的广阔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得到充分表现并达到极致。这样的课堂是流动的,是用生命与激情来生成的。

互动生成的课堂,必然要求教师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破除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多数人”的迷信,在课堂上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展开思想碰撞。互动生成的课堂应有“三声”:掌声,是深刻与精辟的体现;笑声,是生动与愉悦的折射;辩声,是参与和探究的显现。

互动生成的课堂,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绝不是教师枯燥乏味的“独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响曲”。我的教育梦,就是通过多向互动,让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诗意灵动的课堂。“诗意地栖居”这一美丽的词语,诞生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因海德格尔的引用并加以哲学的阐发而成为了行走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神谧之物。它更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一缕理想的光辉,一汪人类渴求的泉水,一首生命自由而逍遥的歌谣……

我梦想的课堂,是诗意灵动的课堂。诗意的本义是指诗之意境,即指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或给人以美感。灵动,是指具有灵气,含有灵活、灵巧、灵慧之意。“诗意”也好,“灵动”也罢,它们不独属于荷尔德林,也不为海德格尔私藏于锦囊,同样属于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诗意灵动,是指教学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善于变通,给学生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诗意灵动不是指用诗来教学,其核心在于富有浪漫诗意和灵动思维,即具有给学生以美感的表达形式和启迪学生思维的深邃内涵。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活的栖居地。我们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弥漫如诗一样的芳香,勃发如诗一样的激情,涌动如诗一样的灵性,洋溢如诗一样的浪漫,流淌如诗一样的旋律,演绎如诗一样的精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当有诗一般精巧融汇的教学设计,诗一般一咏三叹的起承回环,诗一般情真意切的至美语言,诗一般凝炼涵咏的课堂意境……一堂好课,本身就是一首诗,是教学的诗意灵动,是诗意灵动的教学。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思维创新的课堂。课堂应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给学生创造出彩的机会,搭建创新的平台,点燃学生闪烁着智慧的思维火花,引导和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和创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思想与心灵自由飞翔。

在《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中,我曾撰写了《哲理诗八首》,并配以图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欣赏。其中一首是:海边贝壳五彩缤纷,/林中百凤婉转啼鸣。/地下秦俑形态各异,/网上美媚风采万千。/因而,哲人说:“万物莫不相异。”在学生兴趣浓厚之时,我富有煽动性地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诗人,而且还可以成为哲理诗人。不信你们也可以试一试。”然后,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回“模仿秀”,开启自己的哲思遐想,写出“哲诗短语”,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学生精心准备后,我用一节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学生说:“我过去总认为哲学是枯燥无味的,现在看来,哲学是趣味横生的。这样学习,有味!”这次活动,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在教学中,哲理诗词大有作为。作为教师,永远不要小瞧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梦想的幸福课堂,是生命升华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差异性的生命个体组成的特定群体,在特定场合进行着生命的体验与探索。课堂教学的意义,就是生命体验与探索的意义,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课堂的熏陶、感染和滋润。师生用独特而鲜活的体验共同构建课堂生命,师生之间的活动旨在追求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充盈。总之,幸福课堂,是师生认识生命真谛、体验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课堂教学旨在提升生命质量。

教学的宗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教学可以塑造人,也可能“误”人,甚至“杀”人。请看一位身为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中学校长在写给老师的一封公开信中的一段话:“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死;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在当下,我们许多教师的努力或许没有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教育的屠夫”,但我们的努力是不是正被用于在批量制造情感冷漠、灵魂崩塌、自我沦落的“精神残疾者”呢?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四、精研,在科研工作中升华幸福

教育科研,即教育科学研究,其核心在于“研究”。汉字是象形文字,从“研究”二字的字形而言,“研”是由“石”和“开”这两个字组成。由此,我想到了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它是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因此,做教育科研的人,只有“精诚所至”,才能打开一块又一块教育科研的“金石”;“究”,本义是“穷”、“尽”的意思,作动词时有“谋划”、“探求”之意,从字形上而言,是“穴”下加“九”,“穴”就是家,“九”是至尊之数。这是否就意味着教育科研必须奈得住寂寞,在屋子里坐得住冷板凳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教育科研必须寻找内生变量,要从“为校长做研究”转变到“为我做研究”、“我要做研究”,也就是要培养兴趣,解决动力源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对待教育科研,能像喜欢打麻将一样见缝插针,像“偷菜”一样梦系魂牵,像炒股一样尽心竭力,你一定会出成效,出成果。而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①修身养性:简言之,操守是研究的底线、敏感是研究的前提、智慧是研究的核心、快乐是研究的动力。修身养性是练内功,是一位研究型教师必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当下人心浮躁、低俗盛行的社会,更需要研究者具有文人的品性,更需要研究者认定自己的研究目标,“为伊消得人憔悴”。②享受成功:教育科研的成功,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可以是成果的发表、荣誉的降临、学生的发展、自身的完善。享受成功是借外力,是研究者继续前进的动力和压力。其实,发表也好,荣誉也罢,只是人生旅程中不经意的一道道亮丽风景,而且它们并不等于人生的全部,并不等于成功。所谓的成功,就是达到你预期的目标,使“梦中情人”走进你的现实生活,并且你能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而不是感到“我的生活一切都乱了”。

教育科研不是教师的负担,教育科研不是大学教授的专利。教育科研势在必为,教育科研大有可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是一部活的教育学,拥有最丰富、最宝贵的教育科学研究资源。让我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常态下研究,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活得更有文人的气质,活得更有文人的尊严,活得更有文人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生命体,都在风雨中不断跋涉,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并将个人的教育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使之和谐共振、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