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并导致其金融需求的改变,从而引致农村金融供给的产品与制度创新。通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关系分析,研究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中小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效率,保障和谐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异质性需求;农村;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10-0035-04

一、引言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的金融支持是在政府主导、市场辅助的金融服务体系下开展,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范立夫(2010)提出我国农村城镇化及其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和金融支持城镇化认识不足,金融发展缺乏战略眼光以及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农村城镇化进程引致了异质性金融需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既不同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大城市、大工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所决定的商业金融制度安排,也有别于以传统农户的生产或消费为扶持对象的政策农贷制度安排,因此不可能在现有金融系统内单独依靠对某种金融机构的改造来确立(刘芬华,2010)。吕新发等(2006)认为有必要确立适合于城镇化进程的专设性金融制度安排,其核心机制在于小额信贷的风险甄别功能,其路径可以是民间金融的合法化,突破口应该落在金融约束制度的创新层次,放松地方新型法人金融机构的准入管制,由市场决定金融机构密度。刘祚祥(2010)从农村城镇化的金融需求出发,认为农村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户宅基地的资本化问题,通过相应的产权改革,农户的宅基地只要具备了可交易的功能,既可以为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生产腾出空间,而且可以为农村城镇化带来工业与城建用地。宋爱军(2008)在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面临金融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民间金融的发展态势及其在农村城镇化的作用,提出了有效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是民间金融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供给的改革与创新方面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而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变化,以及由于需求的改变导致的供给创新方向的改变。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为农村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政策,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效率,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稳步前进。

二、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关系

(一)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供给方面,城镇化使得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需求方面,城镇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镇企业的兴起会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7倍左右的水平(如图1),城镇化对投资的拉动是非常显著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二)金融市场为农村城镇化提供资金

资金投入是城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金融市场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金融市场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必须得到一定的金融支持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现有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主要有农业产业基金、农机租赁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其次,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资金、商业性金融资金和合作性金融资金。再者,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中小企业是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民间借贷。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转型

现代金融服务改变了农村社会经济的交易方式,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由熟人社会借贷转型为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了交易成本,人们通过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可以节省大量交易时间和费用,企业通过电子货币进行工资、销售交易等经营活动的转账可以减少现金往来,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和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理财方式多元化,居民拥有资金后不仅可以通过存款来保值,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下,还可以进行证券、期货和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活动,对资产进行增值;三是融资途径多样化,农户贷款难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民间借贷在农村非常活跃,但是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比较高,农民融资成本高,现代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了多种融资途径,改善了农村的融资环境。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

(一)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变化

异质性金融需求是指城镇化发展所引致的农村有效金融需求,既不同于当前以大城市、大企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所决定的商业金融体系,也不同于以传统农户生产或消费为扶助对象的政策性农村贷款制度。金融服务的需求主体能够承担的金融制度成本以及所能够给金融制度带来风险的可控程度,既不符合城市商业金融系统的存在逻辑,也不符合传统政策性农贷的存在逻辑,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自有资本向资本要素转变的金融需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中小企业的扩大生产,自有资本已不能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主的经营需求。农业经营者需要将自己拥有的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等经营权进行资产化,中小企业主需要将拥有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资本化,以获得流动资金,支持生产的连续进行。

2. 中小企业小额信贷的融资担保金融需求。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抵抗风险能力弱,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时,需要抵押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严重不对称,金融机构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也需要信贷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服务,从而小额信贷担保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明显。

3. 农业巨灾风险保险的金融需求。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增大,巨灾风险也相应的增大,农户经营资本大都是通过借贷取得的,抵抗风险能力弱,农业经营遇到灾害性现象就可能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商业保险是分担风险的有效途径,农户产业化经营中急需拥有抵抗巨大灾害风险的保险产品。

4. 居民对金融服务便利性的金融需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多余的资金增加,支付、转账、汇兑以及证券等业务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城镇居民的金融需求不再是在银行进行简单的存贷业务,而需要得到更多的金融产品,更方便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总量不足

金融市场对农村城镇化的支持主要是提供金融资金,其主要表现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以及为乡镇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乡镇企业贷款和农村贷款的总额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说明我国农村贷款供给落后于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

(三)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微观图解

城镇化引致的农村金融市场异质性需求使得农村金融需求曲线发生改变,同时市场供给曲线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总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1. 供给减少,需求不变。大银行机构的资金投放主要集中在风险可控程度高的政府项目和大笔收益高的大项目,由于中小企业需求资金相对较小,风险可控程度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成本高,城市大型项目融资需求大等问题,使得大银行机构很少上甚至不会开展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即便是中小企业的资本收益率高于其他政府或者大型项目。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也会减少,如图2(a),供给曲线由S0上移至S1,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大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曲线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曲线之间没有交叉点。

2. 供给不变,需求增加。由于受到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对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经营权以及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等资本要素的抵押贷款融资还只是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资产要素资产化的金融需求快速增长,但市场供给却没有改变,如图2(b),需求曲线由D0上移至D1,需求增加,但是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之间没有交叉点。

3.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对支付结算、证券期货等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现有农村金融主体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需要由商业银行提供,但商业银行主要在城市开展业务,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少、需求增加的同时供给减少,如图2(c),需求曲线由D0上移至D1,供给曲线由S0上移至S1,需求成本增加,现有市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之间没有交叉点。

综上所述,城镇化引致的异质性金融需求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需求增加的同时,供给不能同步增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没有交点,即现有金融市场的供求不能达到均衡。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村城镇改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金融市场供给要顺应这种变化并进行创新和改革,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城镇化进程的城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针对这种需求的变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农贷已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对金融资金的需求,市场竞争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使民间金融合法化,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在严格市场准入的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民营小额信贷银行的健康发展,推动商业大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优势业务,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2. 金融主体单一向金融主体多样化发展。传统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的垄断体系开始瓦解,乡镇银行、商业银行以及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业务份额逐渐增加,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政府应该鼓励建立民营银行,使民间金融合法化,发挥民间金融在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

3. 金融服务单一向金融服务多样化发展。金融机构已不仅仅提供存贷服务,抵押贷款、涉农保险、支付结算、证券期货等现代金融服务也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政府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监管,控制经营风险。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流程,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4. 资产要素无抵押权向有抵押权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等要素的抵押赋权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而且效果明显。政府应该总结试点地区资产要素抵押贷款的经验和教训,扩大抵押贷款范围,创新担保形式,设专项基金,为农业产业和中小企业经营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63-66.

[2]刘芬华.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J].小城镇建设,2010,(7):31-35.

[3]刘祚祥.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创新[N].金融时报,2011-02-28.

[4]吕新发,周晓娟.解析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9):193-195.

[5]宋爱军.发展民间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J].发展,2008,(7):119-120.

[6]李茜,谷洪波.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绩效分析与政策规范[J].经济与管理,2010,(1).

[7]白鹤祥.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视角[J].广东金融研究,2007,(8):3-9.

[8]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改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14.

[9]徐元明,刘远.农村城镇化中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44-48.

[10]张玮,曾国平,何勋鲲.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统筹城乡收入区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0,(1):141-145.

[11]张元红,李静,张军.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基于合作基金会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49.

[12]刘斯文.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及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22.

[13]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