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究竟是什么原因,困惑着我们的情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究竟是什么原因,困惑着我们的情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有关部门最新的一项关于女性择业观的调查显示,目前在近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愿意做全职太太。暂且不论女大学生们的价值观,这个现象不由得让我们想给现代人的情感困惑把把脉了。

我们把目光扫向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这一年里,不少大中城市的离婚率又创新高,房价的高企让80后早早进入了“三十难立”的焦虑……过去的一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投射到了人们的情感生活中,使现代人面临诸多情感困惑。我们解读这些数据和现象,并探究事件背后的根源,试图从根源上寻找一些答案。

现象

30.7%的女大学生愿意做全职太太

专家

外援式的婚姻模式很难持久

最近,零点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30.7%的女大学生表示毕业愿意做全职太太,25.1%的女大学生表示看情况,无所谓。

当然,这并非个别的现象。此前,《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的相关话题。在交流中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他说,“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一阶层,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想到的是,这样一番奇谈怪论,也得到了现场大学生的某种“共鸣”。

“据我了解,90%的人倾向于外援式的婚姻模式。”广西情感婚姻健康咨询中心负责人说。

何谓“外援式的婚姻模式”? 婚姻心理专家解释说:“持这种心态的人,普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有需求,我要快乐,我要找的这个人是能满足我物质需求的,是能给我带来快乐的,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需要对方的奉献和外援。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自己各种需求的满足建立在对方给予这个外援基础之上。”

这是一个强烈的反差:2009年年底,北京举办了一个民工相亲会,门票只要20元,却没一个女性参与;而同样是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富豪相亲会,一张门票10万元,众美女却蜂拥而至。

这个结果听着有些心酸,却是事实。这个事实正符合很多现代人所追求的“外援式的婚姻模式”。农民工尽管有宽厚的臂膀、粗壮的双手,但他们却擎不起哪怕最小的一片遮风避雨的天。而精英富豪就不同,他们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养分”,提供普通人没法提供的物质财富等各种“令人心动”的外援。

但是,婚姻心理专家对这样一种婚姻模式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现代婚姻关系中,双方之间的付出相对平衡是维持有效婚姻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一方过度地倚重另一方,把维持自身需求和快乐的重心倾向对方,这里面就会产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试想一下,一方无限期地输出,一方无限期地接纳,这种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两性关系又怎能持久?再换位思考一下,你能在长期收支不平稳下经营这个家吗?”

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收益好的时候,一年能赚200万元。妻子生完孩子后,就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在外人看来,这个妻子很幸福,可是其中的苦,却只有妻子自己知道。丈夫每个月会给妻子3000元的生活费,超出部分,就得列一张详细的清单给丈夫过目。这要求还不算苛刻,后来,丈夫索性还给妻子列了一张扣款条例。

其中有几条,如:“先生书房的书没放整齐,扣80元;回到家半个小时内还吃不上饭,扣150元;孩子如果磕碰出血了,扣300元。”

终于有一天,妻子忍无可忍,因为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完全偏离了自我,丈夫要的已经不是一个妻子,而是一个高级保姆。最后,这对结婚11年的夫妻以离婚收场。

在婚姻心理专家看来,在婚姻生活中,如果两性关系的平衡被打破,你在获得你要的那些外援式东西的同时,维护幸福婚姻的良性机制就不存在了。那么强势一方内心的那个“自我”就会逐渐膨胀起来,人性中的“恶”会逐渐取代善。比如自私冷酷、武断决绝、婚外情、家庭暴力等一面也会暴露出来……据观察,婚姻中两性关系失衡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几乎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妻子的角色逐渐变成孩子他妈的角色,再转变为高级保姆的角色,直至最后沦落为对方用来发泄不平情绪的受害者。

现象

2009年都市离婚率创新高

专家

婚姻价值观偏离造成婚姻动荡

据民政部门新近统计2009年,我国各大中城市离婚率又创新高――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仅浙江宁波市就共有12765对夫妻离婚。事实上,2006年至今,宁波市的离婚率就以每年8%至10%的比例递增。

是什么让离婚率飙高?有人说是现代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婚姻状况越来越宽容,离婚不再是见不得人的事了;有人说是经济发达了,外面的诱惑多了,心思也就变“活”了。

但婚姻心理专家更愿意从婚姻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不少人的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偏离。”

去年,广西情感婚姻健康咨询中心等几家单位曾就婚姻价值观这一问题做过一份调查,结果发现,将近50%的人心中没有一个理想的婚姻模式――也就是说,理想中的婚姻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根本没有概念,结果自己内心没有目标,别人认为好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目标。

提到结婚的原因时,只有2.6%的人希望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成长――而这正是婚姻心理专家所提倡的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在对婚姻有独立认识的基础上,能客观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在建立家庭的过程中,相互理解和包容,一起去实现双方个性的完善和成长,在彼此需要和帮助中获得温暖和爱。”婚姻心理专家如此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成长”这一概念。

婚姻心理专家讲了这么一个事例。一对恋人,相处了两年结婚。丈夫是一名体育老师,妻子是一名会计。妻子知道,丈夫心中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创办一家健身中心。婚后没多久,妻子毅然决定,把婚房卖掉,让丈夫去实现那个梦。“我相信他能行。”后来,妻子是如此解释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的。

“说实话,作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后来分析过,发现她的原生家庭给了她很大的影响。她的父亲是名大学教师,母亲是名画家。父母给她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精神生活是第一位的。支持对方是需要理解、包容和作出牺牲的。”婚姻心理专家说。

一切如妻子所愿,丈夫带着妻子的爱去经营。3年后,健身中心的生意有了起色。那一年,妻子生日的时候,丈夫带她去了一家画廊。一如以前,两个人细细地看画,只是看到最后时,一副画突然缓缓地放了下来,那竟是妻子的画像!随后,丈夫把画廊的营业执照交到了妻子手上。

事实上,妻子从来没跟丈夫提过开办画廊的梦想,是丈夫从细枝末节中读到的:当年卖掉婚房时,妻子什么都没带,就带走了收集来的28幅临摹画。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妻子每次提起这个事,依然会激动得流泪。

结婚誓言上有这么一句话:“不论富贵还是贫穷,疾病还是健康,相敬相爱,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婚姻心理专家认为,幸福婚姻不只是一种表情。携手进退的默契与坚忍,更容易让夫妻双方建立起对未来生活更牢固的信心与勇气。

那么,很多人婚姻价值观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偏差?同样是前面的那份调查,提到结婚原因时,38%的人把婚姻视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人生硬性任务;22%的人认为结婚能给自己带来好处;18.5%的人认为对方有吸引力,或者某一方面让自己心动了。

“事实上,带着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偏差进入婚姻,其实已经为未来的婚姻生活埋下了隐患。而在扮演夫妻角色的那一刻起,恶性循环机制也就随之启动了:抱怨、冲突、争吵、冷淡、失望,和解,然后再埋怨、冲突、争吵……如此循环。而面对矛盾时,不少夫妻又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很少替对方考虑:只是希望对方为自己做出改变,而不会想到自己为对方做出努力。当矛盾越积越深时,就容易导致婚姻的解体。”婚姻心理专家说。

现象

情感危机引发极端事件

专家

情感危机的化解在于良性心理能量的积蓄

2009年8月,浙江宁波市在一个星期接连发生了三起情杀案,给那个阳光灿烂的夏天,抹上了一层灰色:人们不禁要问:花前月下的美好爱情为什么会带来如此不堪的后果?

婚姻心理专家分析认为,通常情杀事件中,作案者一方在两性关系的相处中会表现出这样的特征:无理由地要求对方,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猜忌、控制、怀疑、发泄,甚至是仇恨。

“情杀案的作案者一般都是性格偏执,人格不健全,对爱情认识狭隘,对爱的理解偏离正常轨道。”婚姻心理专家说,抛开这些因素,有效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仇恨”。

曾经有个年轻女子来心理咨询时,透露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该女子说她甚至都想好了,要把丈夫毒死。

女子的丈夫是北方人,性格内向木讷,又很大男主义。婚后的生活就像杯白开水,“偶尔看场电影,没20分钟男子就开始打呼噜。”这并非是女子想要的生活,免不了有所抱怨。渐渐地,抱怨成了吵架,最终升级为家庭暴力。最惨烈的一次,丈夫打断了妻子的一根肋骨。

平日里,女子从不向自己的亲人提及丈夫爱动手这件事。因为她好面子,当初全家人都不同意,她仍然一意孤行地嫁给了这个男人。但是那次住院,母亲看出了端倪,心痛得不得了。她问女儿,要不要家里人出面。女子说,不用,她自己会解决。也就在那时候,女子冒出了那个可怕的念头。

“其实,这对夫妻一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女子内心怨愤堆积。而当这种负性的情绪越堆越多,却又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出口时,就容易冲破理智,采取极端的手段。”心理专家说,“她当时只是钻进了一个‘死胡同’,其实完全可以走出这个怪圈的――就是不断积蓄自己良性的心理能量。在心里体验扮演一下丈夫的角色,就能理解丈夫的发怒原因,站在丈夫角度考虑,就能找到和丈夫沟通的语言,把自己从家庭受害者的自我定位转变为做家庭引领者和建设者,这时你的心理能量就会越来越大,你的积极能量越大,你丈夫的消极、破坏性能量就越来越弱,你拿出自己的好和善,技巧性地去推动、调动丈夫的积极性的办法会越来越多,人也会越来越快乐,良性循环的机制就此建立,一个平衡和谐的家庭呼之欲出。”

现象

“80后”面临三十难立的困惑

专家

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古语说“三十而立”。2010年,“80后”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但是,严峻的现实又使他们早早进入了三十难立的焦虑。一项关于80后生存状态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80后无法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五成左右没房没车、没有结婚,担任高级职务的不到一成,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将近三成,将近一半人工作变动频繁……

80后,曾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今年,这一代将陆续跨进三十的门槛,于是,这个早已被贴上了无数标签的群体又一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传统意义上的‘三十而立’,是指事业稳定,已经结婚生子。”心理专家说,“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80后这一代人确实比较‘难立’。”

心理专家认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要在满足基本的工作、学习、生存的基础上,腾出足够的时间谈情说爱,找到一个满意的、合适的恋人,“这已经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了”。等到要结婚了,还要迈过“房子”这一道门槛,在房价高企的今天,“更是难上加难”。“我们曾做过一份调查。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表示,能在30岁之前达到上述三个条件,而这其中,又有68%的人需要依靠父母的力量。”事实上,房价的高企也诞生了“裸婚”一族,即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的年轻人。

“三十而立”,对80后这一代来说,确实是一个无奈的命题。但心理专家们提出了一个观点,“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其实获得名和利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把‘立’的定义狭窄化了。”心理专家说,很多人在谋划自己的人生,在工作、恋爱、组织家庭的过程中,量力而行,享受努力的过程,满足于当下的快乐,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总结人生经验,寻求个人人格的成长,这才是大部分人获得相对满意、快乐人生的重要法宝――这本身也是一种“成功”,而在这样的一种持续成长过程中,离狭义的“成功”也会越来越近。“对情感、对婚姻也是如此,把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转换为寻求双方人格的成长,每天在发现和激发对方优点和善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婚姻生活的成功。”

心理专家认为,很多人常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是只愿意停留在两种状态:过去和未来。“他们时常因为满足于过去的快乐,而对当下生活产生不满;或者因为实现不了自己设定的目标,而整天郁郁寡欢。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也是很多人痛苦远远大于快乐的根源之一。其实,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将来还未来到,把握现在,快乐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