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12运动特别报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12运动特别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经历行业阵痛后,体育经济试图寻找更新鲜的细分市场 、更具创意的营销手段、更谨慎的发展思路——奥运不再是体育精神唯一的代名词

对许多中国本土体育品牌而言,对2008年美好时光的消费是一次性的。那时,一股亢奋而躁动的气息笼罩着整个体育用品市场,而李宁的火炬让这种热度烧得更旺。即使市场的实际增幅为30%,几乎每一个品牌的订货增幅都超过了40%。

4年后,本土体育品牌还在消化上一届奥运会留下的后遗症。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规模连续下滑,已从年增长20%下降到2011年的13%左右,这一放缓在今年有可能达到5%至8%。李宁、安踏、匹克、特步等公司,无一幸免。

而在上届奥运会得不偿失的阿迪达斯,如今的财务状况却格外喜人。2012年7月的半年财报显示,其全球集团销售增长11%,大中华区销售收入增长13%。在去年全年财报中,每股利润增长率为18%,这在阿迪达斯史上开创了新高。

众所周知,阿迪达斯在北京奥运会斥资13亿元成功夺标赞助商,却因李宁在点燃圣火环节的横空出世被大抢风头,并在之后的金融危机受挫。从2008年9月开始,阿迪达斯收到来自经销商的坏消息:压货情况严重,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再进更多的货。2009年,李宁年销售额上涨25%,达83亿元,而阿迪达斯则下滑至70亿元。

为何阿迪达斯的昨天成了本土品牌的今天?

当阿迪达斯投入1亿英镑成为伦敦奥委会的TOP赞助商,本土品牌的热力却不如当年。除了安踏和匹克依然不惜血本—安踏独家赞助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冠军领奖服—其他品牌均有所收敛。特步总裁丁水波曾表示,今年的奥运投入不会像四年前那样的“手笔”。

当然,首金获得者易思玲是穿着安踏的龙服登上领奖台的,林丹的赛场表现令李宁的Logo熠熠发光,但更深的忧虑仍不可借此剔除:高昂的奥运营销怎样才能避免“赔本赚吆喝”?

另一事实则更令人不安:2011年阿迪达斯开始推行“通向2015”战略,通过SLVR、Y-3、三叶草、NEO等细分子品牌,覆盖中国高、中、低三级市场,抢夺本土体育品牌的中低端市场。阿迪达斯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Colin Currie)在财报中高调宣扬“健康的库存”后表示:“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拓展了在低线城市的覆盖面。今年是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重要一年。”

在这之前,耐克的折扣店和工厂店也已向下一级城市渗透,其漂亮的销售额有一部分即来自于此。

“2012年可能会是分水岭。”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说。奥运年一直是体育品牌的营销大年,而这一个奥运年,对于体育品牌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市场信心的提振。这些功夫,都在奥运之外。

行业阵痛也证明,奥运所产生的光芒更似光环,对其过于迷恋,会干扰体育品牌的商业视线。

探索新空间

严峻的大环境对本土品牌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各归其位的清洗过程。一些不走专业运动路线的品牌慢慢卸下伪装,转向更为休闲和时尚的大众市场。今年夏天,鸿兴尔克在其数千家门店推出“微领T”,该设计对经典Polo衫进行改造,试图满足“微时代”的消费者。这意味着,鸿兴尔克已基本放弃体育服饰惯常的主题系列,转而迎合年轻人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

仍坚持专业运动路线的品牌,则努力寻找更细分的市场。“美国的NewBalance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只做慢跑,但做到极致。全运动没有几个品牌能做得起来,除了那几个大玩家。”某业内人士评论道。

李宁是多品牌多品类最早的尝试者,在急速发展的早些年,李宁疯狂并购了Kappa、Algle、乐途和红双喜等品牌,产品涉及篮球、羽毛球、跑步和女子健身等。但结果并不圆满。Kappa早在几年前已易手他人,今年,Kappa的经销商关闭了全国大部分门店。

如今,李宁正试图重新学会专注。不久前,李宁斥巨资签约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成为CBA五个赛季的装备赞助商。这意味着,其人力财力重心都将发生转移。“五支国家队肯定不会放掉,但相对其他运动品类,投入方面一定是以篮球为主。”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告诉记者。

依靠NBA打出一片天地的匹克,正加快其国际化步伐。目前,匹克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设了近200家专营店。去年其国内业绩同样不理想,销售增长率不到10%。但相比之下,海外市场的增长达到30%以上。其中,欧洲市场占了四分之一,亚洲市场占三分之一,去年的销售额已接近2亿元人民币。

2012对匹克而言是国际化升级的一年,“经过名字、品牌、管理国际化,今年要开始实现市场国际化。”今年3月,匹克在美国开设了第二家直营店。除了大众熟知的NBA,它还赞助了更全球性的国际篮联(FIBA),以及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在本次专题中,匹克国际化的故事将得到进一步阐述。

本土品牌的掘金地还延伸到童装市场。目前中国童装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约6%,与占总人口30%的儿童消费群相比,还有巨大空间。今年4月,特步集团获得约7.8亿港币的贷款融资,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扩大产品范围”,包括推出以 X-Top品牌为代表的休闲系列,和特步1+1儿童系列服饰。

早在2008年就启动儿童事业部的安踏,从去年底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童装业务—2009年和2010年,由于运动服饰发展强劲,童装一度被忽略。截至今年上半年,安踏儿童体育用品店已增长至600多家,增速超过传统安踏体育门店。

新的细分市场是否能为本土品牌注入强心针,结果还未可知。但在张庆看来,或许有一些小众市场被忽略了:专业户外运动在前几年一直保持50%的增速,即使在萧条的2011年,也有30%的增长。Vans、Quicksilver等冲浪极限品牌也一直保持小幅度增长。

驶离高速路

“粗放型的增长已经成为历史。”某品牌商说。这是此次阵痛带给他最大的感受。

从2003年之后,中国的体育行业一直保持20%至30%的高速增长;北京奥运会过后至2011年,整个行业高歌猛进。“只要开新店就能带来增长,6000家变7000家,增量就能达到15%。”业内人士说。截至2011年,本土排名前五的企业,全国店铺数量都在7000家以上,遍布一线到三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