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平的自知之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平的自知之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所皆知,刘邦最重要的谋臣,一个是张良,另一个则是陈平。张良与陈平,同样机智不凡,但二人的历史形象,却颇有出入。

张良是个黄老之徒,近于仙家。他平日多病,长得如“妇人好女”,还经常示人以柔弱;极聪明,却深藏不露;偶尔岀手,总不沾不滞、若即若离,像个无事之人。即使兵马倥偬、权斗危急,他置身其中,依然有种出尘离世、随时可飘然引去的姿态。因此,张良没什么敌人;自始至终,也备受刘邦敬重。汉初功臣多受杀戮,张良则一迳地淡泊宁静,不仅安然无事,甚至连遭疑受忌也没有。

至于陈平,同样是黄老之徒,却更近于纵横家。他极具人间烟火;荣华富贵,样样皆爱。年轻时娶妻,不屑贫寒之家;有位富家女,“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陈平却想方设法,定要迎娶入门。陈平长得体面,富家女的祖父就看上这堂堂相貌,才坚持要“下嫁”孙女。陈平不仅光鲜明亮,且又聪明外露,很容易就引人注目。初初一见,许多人便觉得他亮眼,但也不少人看他刺眼。于是,有人赏识他,也有人中伤他。尤其他大行不顾细谨,不拘于世俗的道德标准,亦正亦邪,常行走于是非善恶边缘,故不时都要招谗引谤。

但是,陈平有个好处。作为聪明人,陈平彻头彻尾,是真正的聪明。一般人的聪明,多是半调子:长于知人,暗于自知。平日谈人论事,总目光如炬,轻易就能说得头头是道。若涉及自己,却总沾事则迷;遇到问题,明明关键在己,但对于自己的某些限制与不足,偏偏就不肯承认,也不愿面对;要不躲闪,要不推诿;越聪明,就越擅长自我开脱,也越擅长找尽说辞、想遍说法,最后,连自己也可以彻底欺瞒。

于是,一旦遇谗受谤,聪明人多半就犯糊涂。他们怨、他们怒;他们愤懑、他们不平;他们忧心忡忡、他们自伤自怜;他们总觉得受了好多好多的委屈。这些聪明人如果够糊涂,常常一辈子都不得解脱;临死前,还一肚子的嗟叹与怨恨;他们回身一望,只觉得毕生酸楚,遗恨无尽。

陈平不然。陈平遇谗受谤时,异常清醒。两千年后,同样的清醒,还有个李鸿章。李鸿章在清末靡艰之际,独撑大局。每回他挽危局、收残局,总有朝臣冷潮热讽:“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更有呶呶不休的清议者大骂“汉奸”。李中堂听了,微微一笑,便踅身回府,又看了他自撰的对联一眼:“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相较而言,陈平处境没有李鸿章艰难,却更有自知之明,也更清楚那些谗言毁谤后头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从不自觉委屈,也从不夸大别人的恶意。因为够清楚,所以,不曾受累于这些流言谗毁。陈平连写对联也不必。

换言之,陈平不会忧谗畏讥。别人的中伤,要不置之不理,要不四两拨千金,要不就借力使力,总之,伤不了他。于是,当年他大嫂对他恶言恶语,他压根不当回事,反倒这大嫂后来被他兄长赶出了家门。又于是,陈平刚从项羽阵营岀奔不久,周勃等人看他碍眼,就在刘邦面前颇进谗言;刘邦一听,忙唤陈平当面质问;一席话说罢,但见陈平见招拆招,不仅毫发无伤,反让刘邦更加器重。至于周勃的中伤,陈平既不怨、也不恨,彷彿没此事似的。多年后,杀诸吕、迎文帝,这历史性一举,还是陈平与周勃、一文一武、两人联手完成的呢!

陈平对于周勃,并非世俗所谓的心存宽恕,也不是什么不念旧恶,事实上,那不过是黄老之徒特有的清楚与明白罢了。人生在世,只要够清楚、够明白,其实就没那么多的事儿,也不必有那么多的宽恕与原谅。陈平就是这么个无事之人,因此,啥事也伤不了他。陈平明白别人,更清楚自己。他视人犹己,也视己如人;谈起自己,有时竟像说别人似的。一回,他说自己“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接着又说,“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在我死后,爵位若是被废,那也只能认了;如果最终依然无法复爵,那正是因为我阴谋太多所造成的遗祸呀!)

论聪明,陈平的计策谋略,当然不凡,但他能将自己看得清、见得透,那才是更大的本领。人生在世,计策谋略,自然是大有用途;但学会明明白白地看清自己,却才是更要紧的功课。我们只要在人事倾轧中,动辄伤痕累累;与人发生冲突后,心情又久久不能平复;事情过后,还免不了要嗟叹,忍不住要抱怨,这时,再来读读《陈丞相世家》,就会明白,那个伤不了的陈平,到底有多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