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俗言俚语话养生(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俗言俚语话养生(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俗语,也称俗话、俗言,包括与人民生存、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环境、气候、时令、农桑、医疗、饮食、风情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人类基本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有关医药卫生的俗语,内容广、范围大、数量多,几乎囊括了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药物、治则、治法、宜忌等众多领域,涉及中医学预防、治疗、康复的整条链带体系。研究俗语与医学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中医学产生、传播、普及与时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征得温长路教授的同意,从2013年第7期起,将选取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向全国推荐的优秀科普图书之一的《俗言俚语养生》中的部分章节连续刊发,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

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除有众多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外,还连续创作、出版了一批将文与医融为一体的科学小品。已公开发表各类文章10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种。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俗语本义]

悲哀和欢乐都要适度,过分了必然会带来灾祸。

[流行示例]

《左传·庄公二十年》:“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闫少校《情志因素导致疾病发生发展》:“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早已认识到情志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春秋战国时的《左传·庄公二十年》已指出:‘哀乐失时,殃咎必至。’”辉先《你不养生,生不养你》:“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独抱浓愁无好梦,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糖尿病新天地》2007年第7期《卷首语》:“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的记载,开始认识到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证明,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医学意义]

中医学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存在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习惯上把它们称为“七情”。在通常情况下,七情作为人们对外部世界产生情感的表现形式,并不引起疾病发生。当外界的刺激强烈,某种情志表现非常突出时就引起相关脏腑的气血紊乱,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灵枢·本神》中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灵枢·口问》中则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医学研究发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情感造成的强烈刺激,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和血管调节功能的失常,根据感受刺激的程度和人的耐受能力,轻则使人的身体感觉到各种不适或诱发相关疾病的发生,重则引起血压的大幅波动,使人的颅内压升高,便会突然发生中风昏厥,或直接导致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而死亡。《儒林外史》中写的范进老来中举,因兴奋过度而疯疯癫癫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写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使一位年仅36岁的年轻英雄盛怒之下坠马身亡的故事和《红楼梦》中写的那位忧愁善感的才女林黛玉因心事不遂,郁郁而亡的故事,都是历史上“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的生动写照。现时生活中也不乏哀乐失时造成人生悲剧的例子,有球迷看到自己的偶像进球、彩民突然中了大奖、牌迷连续赢了牌而过于兴奋引发的中风偏袒乃至死亡的事不时有闻,笑死的人、气死的人、愁死的人、吓死的人也不是个案。

[相关链接]

哀乐失时引起突发性死亡的例子很多,有因于极喜的,如1982年,在智利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当东道主球队把球踢进对方球门时,有一位叫路易斯的老球迷竟高兴得狂笑起来,结果当场兴奋死亡。有因于乐极的,如2008年7月,当土耳其球队历史性地进入欧锦赛四强之后,其足协主席哈桑在和球队主帅特里姆共进晚餐庆祝球队取得的最好成绩时,突发心脏病而死亡,年方52岁。有因于怒极的,如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在于祁山与其对垒的阵前痛数曹魏的罪状,把魏国军师司徒王朗羞辱得无地自容。王朗一气之下,大叫一声跌死于马下。有因于极惊的,如1999年6月,一名染着艳红色“冲天式”怪发、抹着“石膏板”样白脸、涂着乌黑色嘴唇、穿着超短裙、露着肚脐眼的妙龄女郎突然出现在湖北枣阳市某农村吕老太家时,把一生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吕老太太当场吓死。有因于极忧的,如1999年6月,湖北武汉市一位家长因孩子高考估分未及清华大学分数线感到“绝望”,于当晚喝酒后发生脑溢血死亡……这种情志失常,发生于一念间的人命关天的事,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更多的例子。

俗言俚语话养生

——乐极则悲

[俗语本义]

纵乐过度或欢乐到了极点,就会走到它的反面,招来伤悲或导致可悲事件的发生,是物极必反思想的一种表现。也有作“乐极生悲”、“乐不可极”、“乐极悲生”、“乐极必生悲”的,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意思。

[流行示例]

汉·刘安《淮南子》:“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兄弟,不必在此叫唤。师父乐极生悲,已被妖精摄去了!”《礼记·曲礼》:“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7卷:“黄胜终日穿花街过柳巷,在院子里家行乐。常言道:‘乐极悲生’,生出一身广疮。”清·蒲松龄《醒世姻缘传》第8回:“谁知天下之事,乐极必生悲,顺溜得极了就有些麻烦,大约如此。”

[医学意义]

从生理上讲,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主管快乐和痛苦功能的两个神经区域,它们是紧密相连的近邻,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足半毫米。平时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约制,共同控制着人体情绪的平稳。当快乐或痛苦中任何一方的刺激表现出强烈时,就会越过边界骚扰到对方,使对方的功能表现出兴奋来,出现高兴过度的人反流眼泪、痛苦过度的人而发出傻笑的反常现象。这种刺激越强烈,给对方造成的影响也越大,乐极生悲、悲极见乐的事自然就发生了。中医学认为,喜乐的情绪与心的联系最为紧密,乐极首先会影响到心的功能,使人表现出心绪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多梦、健忘失记等一系列症状来,乃至出现精神错乱等。此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安定情志,运用心理和药物疗法的结合,尽快使患者的心理趋于平衡。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志的异常变化,导致其功能超出本位的正常调节范围,表现出过度、过分的活跃来,都有可能造成相关脏腑的损伤,引出相应的疾病来。

[相关链接]

17世纪,欧洲统治者根据“乐极生悲”的医学道理,发明了一种置人死地的“笑刑”:在人的脚底涂上蜂蜜、白糖等美味涂料,让山羊舔食,从而引起受刑者奇痒难忍、狂笑不止,最后一命归西。在实际生活中乐极生悲的事也时有发生,如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因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脏骤停;孕妇,因过于兴奋而引起流产;手术后不久的病人,因突然的高兴而引起疼痛加重,甚至使手术切口裂开;骨折整复后的病人,因狂笑不止而引起重新错位;患有疝气的人,因情绪大起大落而引起疝囊增大。就是身体正常的人,也不宜大喜大悲。情绪失常,对进食、工作、思维、学习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心理学专家们建议,人们要用平静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笑比哭好,乐比悲好,好心情是重要的,这是常理,但重要的是掌握合适的“度”,任何事情都不能走向极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