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前预习:隐藏在课堂前移中的高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前预习:隐藏在课堂前移中的高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110-02

对于一场晚会而言,每一次正式表演之前导演都会安排演员们进行彩排,有时候一次彩排感觉不好,还会要求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彩排。彩排的意义不外乎让演员们了解自己在正式表演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情况,这样,在正式表演时,他们便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及情况,从而争取呈现给观众一场更为完美的晚会。如果把课堂比作晚会的话,那么课前预习就是彩排,然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却少有老师会指导甚至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即便有,往往也只是将预习异化为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熟悉课文的文本内容,很少有老师花时间、花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也导致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想要把课堂这场晚会办好,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一、被动学习的压制和主动学习的放任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包括预习、上课、复习、练习这四个环节。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学习新课内容,然后发现对新内容的问题及困惑,进而带着这些问题及困惑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上课,一则是跟着老师的教学安排进行新内容的学习,二则是解决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复习,是学生在课后为了防止对课堂学习内容的遗忘而进行的对课堂知识的再学习。通过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弄清还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从而深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练习,则是指通过做作业的方式,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以此查漏补缺。从学生学习的这四个环节来看,预习和复习因其大多由学生自主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外进行,可以说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而上课和练习由于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或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的,则可以说是被动学习活动。

然而,现在的教育情况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就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受到压制,而主动学习却被放任自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学科教学的特点,除了语文教师会对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略加指导外,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忽略,甚至往往是放弃,通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简单地说说“回去预习(复习)一下下节课(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如此一来,预习通常成了单纯的解读教材文本,而复习则演变成了教材文本的再解读,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放任。那么学生的被动学习活动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建立在预习基础上的课堂学习,学生应该带着学习新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和困惑两大目的而来的。然而,由于预习的环节的缺失,学生没能提前认识到问题和困惑,对新知识的学习则只能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于复习活动被放任自流,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则只能利用题海战术以求达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查漏补缺。可见,学生的被动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师的压制。

在上述四个环节中,预习,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这是因为它是在课上学习之前,即学生对学习内容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该怎么去进行,从哪些方面进行,这些都要学生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思考。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点,从一定程度上说,有了预习,才会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所以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没有了预习,就没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学生的学成为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也就成为了灌输式的填鸭,这也就等于是学生把学习的责任推卸给了教师,把对新知识的学习全部寄希望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尽管学生很认真、很辛苦,但缺少了主动意识,更是缺少了责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说学习是有效的了。

二、从“以练习代预习”到“学生自主学习”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形式无外乎以下两种:第一,不予指导,任学生自由进行预习;第二,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预习,一类是普通形式的家庭作业,如小学中经常出现的“朗读课文五遍”“完成课后习题1~3题”,一类是“导学案”形式的作业,如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和学习过程四环节的学案,其中,学习过程环节一般都是以练习题的形式来呈现。第一种情况在学生的作业量本来就很大的现状下,通常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根本不预习;第二种情况,学生则大多通过提前做习题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或进行导学案的学习。由此可见,学生的预习在形式上则越来越倾向于练习的形式,相应地在时间上越来越受到练习的挤占,预习呈现出被练习取代的趋势。

从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形式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完全没有预习,而是预习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得到真正地实施,预习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单化或被异化成了其他的环节。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练习的时间花得多了,相应地,预习的时间都会变少,而预习的时间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则更为被动,这样一来上课不理解的地方会变多,进而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于是乎,练习代预习这个恶性循环便形成了,而这也导致预习失去了时间这个使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真正的预习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及困惑,教师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真正的预习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更有深度。因此,目前单纯解读文本的预习内容显然是将真正的预习简单化了。单纯解读文本只是预习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部分内容,除此之外,预习的内容还应包含将新知识与之前已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应用等。

综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及东庐中学,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抑或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都提倡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提倡让学生“先学”,老师“后教”。这里的“先学”无非就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困惑来进行课堂学习。仅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说,上述这些已经成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值得所有老师去学习的,但是如果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这些模式显然也存在其不足之处。以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为例,其自主学习分为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但这三个板块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而且还专门开设了预习课,用以专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如何让预习在课前进行且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将课堂重心前移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1.充足的时间是预习得以进行的前提保证。要让课堂前移,首先应该保证预习的时间。没有了时间,预习只能是空谈。但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中新安排一段时间供学生预习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预习的时间,应该是指从学生原有的学习时间中分离出一部分时间供学生预习。在校上课学习的时间是确定的且没有太多调整的空间,因此,假定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是一定的,我们就会发现预习可利用时间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跟复习、练习的时间成反比的。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学生预习的时间最大部分应该从复习、练习的时间中分离。因此,带有极大重复性质的家庭作业的数量应该被减少甚至取消,如语文、英语学科中的抄写和只是为了背诵的朗读,这会直接给预习预留出时间;另外,还应该保证复习、练习的质,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为他们的复习指明方向,为他们的练习提供针对性的作业。复习、练习质的提高会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等于缩短了这两个环节的时间,进而也就间接留出了时间给学生预习。

2.营造浓厚的氛围是预习可持续进行的必备条件。就如同“不可以没有家庭作业”这个观念一样,“可以没有预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有些文章还专门讨论过预习带来的弊端。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预习这个环节在整个课堂中持续进行下去,浓厚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而氛围的营造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和对学生的预习给予适当的评价入手。课前预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具有自主的预习意识,预习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预习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体现。要培养学生预习的自主意识,还得先确保老师自身具有预习意识。老师具有了预习意识,能够针对性地引导、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从中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并从预习中受益,这样学生的预习意识才有被激发出来的可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预习效果给予适当的评价。如同课堂中老师对学生表现的适当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样,对学生的预习效果给予适当的评价也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

3.科学的预习指导是预习真正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科学的预习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能力包括一般预习能力与学科预习能力。一般预习能力是指各科通用的学生预习的基本能力,如明确预习目标、规划预习时间,在预习的过程中确定疑问点等。学科预习能力则是指针对各学科的的预习能力,如语文的预多只是对课文所做的文本分析,而数学的预习则更多地需要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之上了解其推理和运用。鉴于此,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包括内容指导和方法指导这两大部分。目前,预习内容指导较为普遍,如“导学案”“预习提纲”等都是一些好模式,而预习方法的指导较为欠缺。因此,如果在“导学案”“预习提纲”等的基础之上,教师能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地运用适合自身、适合所学内容的预习方法去学习甚至设计“导学内容”,那么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锻炼好学生的预习的能力,学生的预习才不会流于形式。预习真正起到了作用,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