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站在战略层面充分考虑食品冷链的特殊性,提出了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食品冷链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同行业的短期竞争演变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长期竞争,即不再侧重于某个阶段、某类产品的竞争输赢,而着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品牌策略,来积累、培育持久的市场优势;竞争的焦点逐渐深入扩大到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管理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组织应变能力、节点企业间合作效率及供应链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效率等供应链综合能力的竞争。在这种新的竞争态势下,现代企业需要从全局和战略角度,通过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评价来获得本企业及本供应链提高竞争能力的信息,以便更科学、合理、系统地制定市场竞争的策略。

由于供应链本身固有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了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严重滞后于需求。目前已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对于一般供应链进行的研究,对具体领域的研究甚少。 由于不同领域的供应链会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如果将对一般供应链得到的结果直接应用于某一具体供应链,会严重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要想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应充分考虑具体供应链的特点,构建科学、可行的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对食品新鲜度的追求,食品冷链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关于食品冷链的理论研究或是关于冷链物流的,或是介绍冷链发展状况的,或是对冷链上的某一环节进行绩效评价的,未见有对其整体绩效评价的研究。本文试图在现取得的一般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基础上,针对食品冷链的特点,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的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由于食品冷链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系统,所以应结合一般供应链的共性和食品冷链的特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除了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目的性和可比性这些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下面原则:

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获得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送达需求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系统。因此,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获得、生产、存储、分销、服务等这样一些活动在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 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需求者的需求。由于任何领域的任何一条供应链都包括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前所有参与供应、制造、分销、零售的公司和企业,其在组织结构熵具有共通性,因此供应链存在着普遍的共性,但同时不同领域的供应链又存在着特殊的个性,比如食品冷链是易腐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在各环节都要保证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因此它对储藏流通温度、产品耐藏性等方面比常温供应链系统要求高,也更复杂。所以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采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评价的普遍性,又要兼顾特殊性。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定量指标比较客观,所以对于可量化的指标通常采用定量指标;但是定量指标不能包含所有要评价的信息,所以只采用定量指标而忽略定性指标显然是不全面的。绩效评价中定性分析是基础,定量分析是目标。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以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公平、准确。

3.经济性与效果性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也就是节省的程度。效果性是指设定的指标能否反应绩效评价的目的。所以经济性和效果性是实现绩效评价目的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采取经济性与效果性相结合的原则。

4.长期与中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长期目标是指采用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竞争力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短期目标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所能达到的结果或目标。长期与中短期战略(目标)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供应链管理者及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只关注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只关注局部利益,忽略全局利益,导致供应链失去活力和竞争力,无法实行供应链的战略目标。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上述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目前已取得的一般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冷链的特点,构建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文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由2个系统层指标,即冷链价值指标和顾客价值指标;8个状态层指标,即投入产出指标、财务状况指标、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指标、成员间的合作水平指标、柔性指标、可靠性指标、价格指标和质量指标,其中前4个指标是从冷链价值方面设定的,后4个则是从顾客价值方面考虑的;40个变量层指标组成。下面对变量层指标进行简要说明。

1.投入产出指标

投入产出指标包含人力成本、资产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冷链总收入、利润和经济附加价值7个变量层指标。前四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总成本,总成本越低说明该冷链的竞争能力越强;后三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越高,说明该冷链的盈利状况越好。

2.财务状况指标

财务状况指标包含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库存周转率、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7个变量层指标。第一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的财务收益状况,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该冷链的财务收益状况越好;第二和第三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的资产运营状况,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越高,说明该冷链的资产运营状况越好;第四和第五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的发展能力,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越高,说明该冷链的发展能力越强;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从股东的角度,说明链上各成员利用净资产获得收益的能力和冷链资本的变动情况,是食品冷链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说明该冷链的盈利状况越好。

3.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指标

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指标包含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传递的质量、信息共享的深度(定性指标)、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回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百分比、新产品推出平均周期、产品柔性、平均参与年数、平均交易重要性、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定性指标)10个变量层指标。前三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上各成员之间信息的共享情况;第四至第七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的创新与学习能力,创新与学习能力越强其长久竞争力越强。其中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回报率主要反映食品冷链在研发方面的工作成效,新产品销售收入百分比反映的是对新产品的综合营销能力,新产品推出平均周期指平均推出一种新产品所用的时间,产品柔性反映了食品冷链在一定时间内引进新产品的能力;后三个指标反映的是冷链的稳定与活力,冷链上的合作者只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活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该冷链的竞争力,未来发展才会更好。

4.成员间的合作水平指标

成员间的合作水平指标包含冷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节点企业间产需率、节点企业间准时交货率、节点企业间产品合格率4个变量层指标。食品冷链上的产品不同于常温供应链的产品,易腐、生鲜食品对流通时间、温度等有较高的要求,要满足食品冷链的时效性需要链上各成员间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因此成员间的合作水平越高,该冷链的价值越大。

5.柔性指标

柔性指标包含响应速度、交货柔性和数量柔性3个变量层指标,前两个指标反应的是时间柔性。时间柔性和数量柔性反应的是顾客是否能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数量的正确产品。

6.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包含失去销售百分比、准时交货比率、顾客抱怨比率三个变量层指标。反映的是冷链履行承诺的能力,可靠性的高低会影响顾客对食品冷链的信赖程度,进而影响顾客对食品冷链的忠诚度。

7.价格指标

价格指标包含同比平均价格优势和平均单品促销频率2个变量层指标。它是影响顾客评价食品冷链的重要因素。

8.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包含食品质量标准(定性指标)、市场占有率、产销速度、未售出率4个变量层指标。由于食品冷链上的产品是易腐、生鲜产品,所以质量是影响顾客选择的关键因素。为了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保证人们的健康,政府和食品行业协会出台了系列关于食品质量标准的法律、法规,因此食品质量标准是顾客衡量食品冷链产品质量的一个依据;对食品冷链来说,市场占有率可以反映该食品受欢迎的程度,它也能直接反映食品质量的好坏;另外冷链上产品的易腐性要求产品尽可能地缩短流通时间,及时进入消费者手中,为此设置了产销速度指标,该指标反映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出去的速度,用保质期与销售所花时间的比值来度量(销售所花时间指食品从制造商到顾客手中的时间,可以用销售日期与出厂日期的差值来计算),产销速度高则说明食品质量好,更受顾客青睐;产销速度针对的是已销售出的产品,而那些在保质期内未销售出去的产品量也能反应产品质量问题,引入未售出率指标。

四、结束语

本文从全局角度和战略层面,对食品冷链建立了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紧密结合食品冷链的特点,对现有一般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创新。本指标体系,是针对食品冷链整体绩效评价的具体化指标体系,用其对食品冷链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会得到更具有价值的结果和建议,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霍佳震 隋明刚 刘仲英: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同济大学学报,2002(4):495~499

[2]A.Gunasekaran,C.Patel,Ronald E. McGaughey.A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4(87):333~347

[3]杨金海 刘纯阳 夏 雷: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12月(上)总第451期:153~155

[4]方 青 邓旭东: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10 月(下旬刊)总第483期:116~117

[5]李继勇 王洪涛 任向阳: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35

[6]霍佳震 马秀波 朱琳婕: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