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才反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中之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才反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中之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认真审视城市反哺农村人才的现实紧迫性,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反哺农村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我国城市反哺农村人才进程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人才反哺;重中之重;城市;农村

作者简介:许冰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003)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农村人才开发基础差,底子薄,人才资源的内生性增长能力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加强城市对农村的人才反哺,促进农村人才资源的外生性增长,无疑是理性和现实的选择,应当将人才反哺作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中之重来加以推进。一般来说,“反哺”是指动物长大后反过来“赡养”父母的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反哺”的词义不断得到延伸与深化。所谓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也就是从人才开发的角度出发,借用生物学反哺的概念,描绘城市利用各种人才开发资源和途径,对农村人才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推动农村人才发展产生积极、广泛而深刻变化的过程。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城市帮助农村培养人才。二是城市支持农村人才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城市相关人才为农村发展服务。

一、推进城市反哺农村人才的现实紧迫性

1. 农村人才发展迫切需要城市反哺

人力资本大师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在传统农业中引入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此带动农业经济的增长 [1 ] (142-143)。由此可见,对新农村建设来说,农村人才资源比物质资源更加重要。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在低收入国家,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的生产产量比未上过学的高出13%;即使在没有诸如高产种子、化肥投入的前提下,前者也比后者高出8% [2 ]。这些研究揭示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生产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从表象来看,农村发展滞后,是科技贫困、信息贫困、金融贫困、公共服务贫困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但从深层次看,则是农村人才贫困、农民素质贫困。

农村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城市的反哺之力。在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我国农村现代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社会结构日益“空心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起步艰难。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在整体上已处于劣势地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劣势愈发明显。在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依靠农业自身的产出,在较短的时间里富裕起来,显然难度极大。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志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按照中央的这一重大部署,我国在城市反哺农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相对于农村对城市的支持和贡献而言,还仅仅只是反哺的开端,其中对人的因素关注也还明显不够。农业的现代化之路,特别是农村人口素质提升的现代化之路,必须依靠城市的外在拉力。在城市反哺农村诸多方面中,突出对农村人才的反哺,提高农民素质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2. 长期得到农村支持并获高速发展的城市应当反哺

农村对城市人才资本的持续哺育,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人才资本存量上的巨大差距。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教育年限”作为推算人才资本存量的方法 [3 ]。据2009年中国社科院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统计,现阶段,我国城乡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具有较大差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表明,16岁及以上农村劳动力中,51%的人仅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41%的人受过初中教育,仅有不到8%的人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而在城市劳动力中,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人只占25%,受过初中教育的人占39%,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占35%。随着全社会学历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学历差距也呈明显扩大的趋势。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6倍和323倍 [4 ] (5 )。由此可见,多年来人才资本投资偏向城市、农村人才资本单向流入城市,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其一,城市的发展包含了农村人才资本对城市的哺育;其二,农村为城市发展付出了代价。

在城乡二元格局突破难度依然很大、教育资源配置依然不尽合理的格局下,农村人才资本积累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要希望农村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人才资本存量与增量不仅不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上农村对城市的支持来看也极不公平。可以说,反哺农村,不仅是当前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长远的政治、社会问题 [5 ]。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国家和城市应更多更具体地对广大农村地区人才资本积累负责,体现国家对农村的“关怀”,显现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与“报答”,符合发展伦理上的道义性。

3. 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是发达国家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第一推动力,在各种要素反哺中,人才反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在起步阶段,也基本上都奉行人才资源反哺战略。1970年,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对全国3.5万个村,每个村都派3~5名“新村指导者”,手把手教农民致富,一直到整个村子富裕起来 [6 ]。即使是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也普遍重视对农村人才资本积累的国家关怀,并从立法的高度保证农村人才开发。至今,瑞士等国的农场经营人员要求至少接受九年教育且在从业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实习;日本还开设“营农大学”,招收高中毕业且有农业实践经验的农民入校学习培训;在法国,要求只有经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才能取得农业经营者资格并享受国家的农业补贴与优惠贷款 [7 ],等等。

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国际经验,为我国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哺乡”战略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不仅需要、可行,而且以人才反哺能带动资金、科技、信息、管理等关键要素向农村流动,可望发挥人才资源在各种要素组合中的“放大”、“倍乘”效应,开辟“以工哺农、以城哺乡”的新途径。

二、我国城市反哺农村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反哺动力不足

工业化阶段的农业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这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定位,决定了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的运行方式,生产要素必然会发生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净流动 [8 ]。因此,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不会是自发行为。也就是说,推动城市对农村的人才反哺,更多是依靠行政力量的介入。通过制定政策措施等多种行政手段,遏制市场机制的负面作用,引导城市人才资本向农村有序流动。在城市反哺农村人才中,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规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整个社会来说,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仍然是处于被动状态。

2. 反哺力度单薄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帮助农村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如组织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担任村“两委”职务等。这些政策的实施,的确为农村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整个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这些政策的惠及面还是太小,政策措施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在具体实施上也存在连续性不强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政策的推行,基本上还是属于国家对农村人才的政策性开发,还只能起到示范性、引导性的作用,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对人才的渴求,开发的力量还相当薄弱。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已经处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的力量、大中型企业的力量、社会组织与团体的力量,只有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城市反哺农村人才事业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取得突出成效。

3. 反哺发展失衡

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与西部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东部与西部、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地方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能为农村人才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村,已经具备与西部地区某些城市相当的经济实力与人才实力。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不仅仍然有很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贫困,而且城市的经济科技教育实力也相当薄弱,自然其对农村和农村人才的反哺就会相对不足。

三、加快我国城市反哺农村人才进程的战略选择

1. 政策推动

按照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区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类型。诱致性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群体,强制性变迁的主体则是政府部门。但不管是哪一种变迁,任何一项新的政策或制度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才会发生。这是探索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的政策或制度安排的重要原则。从哺育—反哺的角度,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支出的成本包括城市人才输出组织或个人的人力成本与制度创新的管理成本,而相对于农村人才资本的跨越积累,资金、科技、信息、管理等资源向农村的伴随流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极大提升等收益来说,政策与制度创新存在着巨大的盈利空间。政府必须就共同开辟这种盈利空间加大政策推动的力度,着力构建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从政策层面推动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成为一种义务,成为一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2. 教育培养

城市对农村人才反哺,说到底是一个造就有现代农业思想意识和工作技能的新农民问题。在教育经费分配方面,必须保证向农村倾斜,鼓励城市一对一援助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城市必须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方面,将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高度重视,培养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新型农民。同时,鼓励广大农民就近参加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引导城市具有培训、指导能力的人才深入农村帮助农民发展新型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3. 创业扶持

当前,留守农村和农业的绝大部分是低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对他们的培养培训固然重要,但客观地说效果可能是有限的,更有价值的是引导和鼓励新一代大学生和城市相关居民到农村创新创业,引导和鼓励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农民工回乡创新创业,把大学生城市部分居民、回乡创业农民工培养成新时代的新农民,加速农村的人才资本积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政府为这些新农民的进入提供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加大财政对农村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信贷对农民的服务,建立一个整体农村金融供给保障机制,吸引多元资本关注农村和农业,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规定征用、出让农地净收益基本回投农业,对农村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最大支持。

4. 舆论引导

一直以来,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成为了两极。其实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唇齿相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迟缓,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城市必须反哺农村的观念,提高农村人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加大对城市反哺农村人才优秀典型、先进人物的表彰与奖励。对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成绩、具有成功经验的地方政府、优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加以宣传与推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心农村经济发展、愿意为农村建设服务的舆论导向。政府要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真正让“农民”这一称谓回归为一个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身份,让农村成为充满活力与机会,并且能够成就事业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张子衍.苏南人口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4):28-31.

[3] 吴培冠,黄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102-105.

[4] 蔡 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提升人力资本的教育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严小龙.境外反哺农业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新农村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28-31.

[6]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当代韩国,2001,(2):25-29.

[7] 洪银兴,龙翠红.论劳动力流动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三农的反哺[J.江海学刊,2009,(1):80-82.

[8] 陶跃宏.关于智力反哺农业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126-127.

(责任编校: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