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的花期调控方法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的花期调控方法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化学和生物角度探讨了的花期调控方法,分别讨论了从园艺栽培措施、光照、温度、激素方面的具体调控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情况,为花期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花期;调控方法

1 生物学特性简介及其分类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茎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平、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为典型短日照植物,临界光周期为12小时/天,生长适温为15~25℃,花芽分化适宜温度为10~15℃,昼夜温差要求3~5℃,越冬适温为4~8℃,其根部可忍受短时-10℃以下的底温。性耐寒,忌高温,耐旱怕涝,喜欢腐殖质丰富、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以偏酸性为宜。对环境湿度要求不严,能完全适应日光温室内调控技术生产。

按照自然花期分为春菊(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夏菊(花期5月下旬~8月);秋菊(花期10月下旬~11月下旬);寒菊(花期12上旬~次年的2月)。一般来说,植物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及开花,与日照、温度及栽培等环境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不例外,的生长发育对日照的强度和长度极为敏感,但因种类及品种的不同,所需要的日照、温度等条件也不同,开花期也就不同。

2 园艺栽培措施调控

2.1 控制生长开花期

从生长到开花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限,开花不但与品种及本身的开花生理有关,还与不同季节的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可根据供花需要,选择合适品种,在不同季节与环境条件下,通过人为控制繁殖期、萌芽期、移植期、上盆期、翻盆期来控制的花期。

2.2 调节扦插过程

每年5月中旬~6月初,选择母株根茎处萌发的长势茁壮、丰满抱头的一代脚芽。选取8~10cm左右长度,用修枝剪在叶片下0.5cm处剪取做插穗,下半部叶片打去,选择合适粗度的木棍在基质中以5cm以上的株距插出4cm左右深的小洞,将插穗插入,用手指轻挤,不留空隙。扦插后3~5天内要求遮阳, 苗床要采用喷雾装置,提高插穗周围空气湿度,降低基质湿度。珍珠岩苗床可以直接浇水,但生根前要经常喷水,保持叶面湿润。一般扦插20天左右生根,待插穗基部有丰富的根系时即可上盆。

2.3 控制生长速度

采取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可调节的生长速度。调节的效果依品种及摘取量的多少和季节而不同。对当年生枝条,在其生长季节内早修剪则早长枝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于主芽开花;摘取顶芽5顶蕾,有利于侧芽、侧蕾开花;环割使养分积聚于上部花枝,有利于开花;秋季结扎枝条,可使叶片提早变色,嫁接带花芽的接穗,可使其提前开花。

2.4 调节水肥

土壤水分的多少,对花芽发育和开花影响很大。可根据开花预期,通过调节土壤湿度来调节开花期。如花蕾发育迟缓,可加大浇水量和叶面喷水;花蕾发育过早,则控制浇水,保持土壤适当干燥。施肥也是有效的促控措施,一般在现蕾前,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在孕蕾和开花阶段,以施磷、钾肥为主。应薄肥勤施,菊株转向生殖生长时,可暂停施肥,以利花芽分化,待现蕾后露色前,重施追肥。秋季每周可用0.1%~0.2%尿素和0.2%~0.5%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可使叶色浓绿和花芽分化,花色鲜艳而有光泽。浇水应适时适量,有干有湿,不可过湿或积水,以免根系腐烂。定蕾前要多喷水,使菊苗矮壮,节密叶肥,不赤脚。在2次摘心前,结合浇水施肥,每半月中耕1次,松土除草,对旺长植株可斩断根系,控制徒长。如果长势仍旺,可采用2000~2500mg/L的B9喷雾,进行控制。同时定期进行转盆,以免根系在盆下生长。

3 光照调控

秋菊是中的大家族,它品种多、花型好、花色全,是栽培最为广泛的品种。秋菊又为中之佼佼者,花大色艳,花型多姿,因属于短日照开花类型,花期的调控已成为对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种类居多,我们在研究光照对花期调控的影响时,决定以秋菊为例,进行讨论。

秋菊营养生长期长,花期短,补光处理后进大棚增温的于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等节日开花。秋菊接受每天14小时长日照处理,其中自然光12 小时人工补光2小时。植株营养生长期加长抑制了生殖生长的出现,当停止补光后进入大棚增温培植,日照减少到10~11小时, 处于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土温升至10~12 ℃正是诱导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植株从而孕蕾开花。

3.1 光照时数

秋菊的促成栽培,是根据的花芽分化需要短日照条件的特性,通过对秋菊进行短日照处理使其提早开花。其方法是用黑色塑料薄膜、遮荫网等不透光材料在早晨和傍晚遮去秋菊的自然光照,将每天的光照时间控制在9、10个小时。在做短日照处理期间,必须连续遮光,不可间断,不得有丝毫的透光,遮蔽物上的洞孔及夜晚路灯、汽车灯等都会影响短日照处理效果。同时在做短日照处理时,又要保证在光照时间内有充足的光照及适宜的水肥管理。不同的品种对短日照处理时间的长短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株高25~30cm的秋菊在白天15~20℃,夜间10℃左右的条件下,10~15天可完成花芽分化,45~55天,当花蕾充实并着色后,即可撤除遮蔽物。

秋菊的抑制栽培,是通过对秋菊进行长日照处理使其延迟开花。其方法是当秋菊长到25~30cm时,开始进行补充光照。一般是在天黑前在距离秋菊l米左右的上方用普通的白炽灯泡进行光照处理,使每天的光照达到15小时左右,如白炽灯泡再配置锡箔反射罩效果会更好。秋菊在长日照处理条件下,营养生长继续,花芽的分化受到抑制。停止长日照处理,花芽开始分化并现花蕾。温度白天20℃,夜间15℃左右,约60天即可开花。

3.2 光照强度

据研究,补光抑制花芽分化的光照强度以5~10Lx为下限照度,但在生产实践中,为防止电压不稳使光照强度减弱,要用40Lx以上的光照进行补光,并要经常使用照度计实测光照强度。

3.3 光质

不同光质对营养生长生理和开花生理机制的作用不同。就一定品种而言,秋菊在自然光质、光强、光周期下的始花期和花期是相对稳定的,往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调节光质可加以改变,据研究,蓝光光质有利于茎叶生长和侧枝产生,形成丰满株形,并能提前花期。

3.4 补光和遮光

3.4.1 补光。通过人工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至14小时以上,以延长的营养生长期,抑制生殖生长,不让其过早地花芽分化。补光开始时期应在菊株摘心后10~15天,侧芽长至10~12cm,花芽尚未分化时,若花芽已分化时进行补光,会促进柳叶形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停止补光后到花芽分化需10~15天,从花芽分化到开花需50~55天,共计60~70天,因此补光结束期应掌握在开花前60~70天。停止补光时间,应根据供花时间,季节以及当时的气温高低酌情而定。如选择晚菊品种,于10月初出现花蕾但未透色时,除每天接受自然日照外,于日落后补充光照。可在花蕾上方1m处装100瓦日光灯,造成长日照环境,使其处于含苞不放的状态,在预期开花前15~20天停止补光,恢复短日照条件,届时花即开放。

3.4.2 遮光。遮光处理可提早开放,一般正常花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的,如欲提早于国庆节开放,利用其短日照的生理特性,可于立秋开始遮光处理,从7月上旬开始根据不同品种,陆续放入短日照棚内。每日下午将黑布放下,使之完全断光,翌日8时将黑布卷起使之照光,遮光14小时 ,光照10小时,在遮光过程中,为防止棚温过高,引起徒长,可在夜间9时左右,将黑布卷起通风,天明前再将黑布放下,自遮光之日起经25天左右大部分花蕾形成,45天左右大部分开花。若现蕾后每天再将光照缩短为8~9小时, 可进一步促其提前开花。光照阶段的遮光处理应连续进行,不能间断。遮光处理的天数因品种而异。经遮光处理的植株,当花蕾吐色后,应及时将移到短日照棚外接受自然光照射。

4 温度调控

通过人为调温也可调节花芽分化和开花期。夏菊开花需要的温度较低,在10~13℃花芽分化,其后在15~20℃条件下很快就能开花,但若花芽分化低于10~13℃,开花往往推迟。花芽分化后,如花蕾发育过快,可略降低温度;当花芽发育慢时,可适当增温来促进发育和开花。增温处理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在冬季通过增温促进幼苗生长,利用冬季自然短日照的特点,也能使提早开花。通过光照发育阶段后,若遇27~28℃以上高温天气或10~12℃以下日平均气温,都会影响开花,高温季节要降温,冬季应增温。如要五一节开花,就要在12月下旬剪除的地上茎,并将盆栽菊转移到15~25℃的温室里,不久从老蔸根基发出许多幼芽,每盆留1~2条健壮苗,3月中旬现蕾,4月下旬开花。

5 激素调控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的效应比较复杂,它依调节剂和植物品种不同而异,也与处理的浓度、时间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用不同浓度的B9溶液喷施可使其茎秆矮化,叶绿素含量提高;用一定浓度的GA3处理,可使花芽分化提前,并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叶面喷施烯效唑可使植株显著矮化,叶绿素含量增加,花期推迟,观赏期延长。

研究表明,NAA、GA3、PP333等生长调节剂对在短日照下有延缓开花的作用。叶面喷施NAA和NAA+IBA都可推迟秋菊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在NAA50~400mg/L范围内推迟时间随浓度提高而延后,NAA+IBA组合处理对花期延迟的效果比二者单用的好,在延迟开花时间的长短上,不同品种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品种对短日照时间要求不同有关。由于品种对短日照敏感性不同,因而生长调节剂使停留在营养生长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因而秋冬使用化学调控时选择对日照钝感型的品种可望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生长调节剂处理与延长光照处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生产中应用待进一步研究。

6 总结

我们对于本身的生理机制、生化过程的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对的品种保护和分类做得也不够完善,甚至对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不同品种的影响还知之甚少。这些,都是我们急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刻苦钻研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对进行合理的花期调控,使之更好地为人们的需要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丰,和立君.如何使在国庆节开花[J].北方园艺,2000(2)

2 张后勇.秋期调控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5(3)

3 赵建波.花期调控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4(10)

4 李永生.的花期调控及矮化处理[J].山西农业,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