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纠正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僵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英语学习者在词汇运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这种现象困扰着二语学习者。语言学家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僵化。本文通过总结学习者经常出现的词汇僵化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怎样最大程度的避免僵化。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准确地运用语言。
【关键字】二语习得;语言僵化;词汇僵化
1、引言
当代中国学生在英语词汇运用上会出现同一类的错误反复出现的情况。这些词汇错误已经开始僵化。词汇僵化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在某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一篇文章中,还会出现单复数词态的错误:“The theme in this novel is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past, which is shown by the fact that men take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 in the past”。在这句话中,“resource”应为“resources”。同样在该生写的另一篇文章中,单复数错同样出现:“In these stories, the same male characters share some commonality”。在这句话中, “commonality”应为“commonalities”.尽管这种错误不影响理解,但是这样的学术文章会因为词汇的误用而对作者的学术能力和受教育水平产生质疑。
2、词汇僵化的定义
1972年,Selinker将语言僵化定义为 “无论学习者的年龄,社会背景,以及接受英语教育的程度,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把中介语无意识的带入目标语”(215)另外,他还指出,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学习者在尝试运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这就是所谓的中介语(Selinker 212)。中介允许非标准形式的用法出现。语言僵化就是发生在中介语的时期。在此期间,学生停止了目标语言的习得。Honghan Zhao指出僵化涉到学习者在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中出现固化的不标准的中介语形式(99)。词汇僵化只是语言僵化的一个方面。
3、词汇僵化的表现以及导致僵化的原因
Xueping Wei 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最常见的词汇僵化有两个方面:屈折语素和冠词运用不当(2)。具体来说,屈折语素僵化是指误用词语的复数形式,如“watchs”,第三人称单数“does”等,和过去式“flyed”。另外,中国学生经常误用“a”,“an”和“the”,因为他们不确定冠词应该何时出现句子的何地。这里所示的例子仅仅是冰山的一角。
导致学习者的词汇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母语影响。汉语中不存在屈折后缀,如复数形式“-S”和过去的形式“-ed”,但英语的语法中有很多词素的曲折变化。这往往导致了学生忽略了这种形式或误用它们。其次,Sims认为一些不恰当的学习方法会导致词语的僵化(63)。例如,长时间没有纠正错误的形式使学习者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所运用的词语是正确的,从而形成一种习惯,难以改正。第三,语言学家Ellis认为词语僵化造成原因是以偏概全。学习者用一样语法规则来说明相同的语法功能(16)。例如,“s”用于所有的复数形式。这种错误是无意识的,如果不被及时纠正会一直伴随学习者。
4、如何避免词语僵化
在中国的许多语言研究者,如Xueping Wei, 建议使用因材施教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法,可以消除词态僵化。因此,在写作中,通过学习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僵化。对于学习者,可以摘抄教师反馈回来的词态错误并作反复记忆。此外,学生可以比较正确的形式与不正确的形式来分析误用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及时指出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语料库来记录学生经常犯的词汇错误,这样可以提升注意力。此外,形态僵化的消除方法还有很多种,需要慢慢探索。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找到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
5、结语
词态僵化只是语言僵化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僵化,包括文章没有涉及的语法和语义仍然存在。而且,语言僵化是否可以完全克服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因为第二语言习得会受到社会因素和语言环境的影响。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语学习着对克服语言僵化还是应抱有积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Ellis, R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eBook.
[2]Selinker, Larry.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10.3 (1972): 209-31. Print.
[3]Sims, W.R. "Fossiliz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Minne TESOL Journal. 7 (1989): 61-72. Print.
[4]Wei, Xueping. "Implication of IL Fossiliz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1 (2008): 127-131. Print.
[5]Zhao, Honghan. "Fossilization: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6.2 (2003): 95-128. Web. 24 Ap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