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向非均衡发展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向非均衡发展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内蒙古不具备均衡发展的条件

总体上看,内蒙古是一个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后发地区,不具备全面发展的资本和资源,均衡发展是行不通的。

(一)从地域看,内蒙古东西狭长、跨度大

内蒙古横跨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区域,毗邻8个省区。一方面,我区狭长的地形特征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圈,制约了内蒙古产业资源、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狭长的地域特征使全区12个盟市在交通便利程度、距离市场远近以及市场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很大。

(二)从资源分布看,分布不平衡

内蒙古是矿产资源大区,以煤炭为例,内蒙古煤炭资源总储量超过7000亿吨,居全国首位;但主要集中于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地区。水资源分布也极为不平衡,全区地表径流的90%集中于嫩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的东部盟市。

(三)从生态环境看,非常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少雨,以及森林过伐、土地垦荒、超载过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2655万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52.2%;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62205万亩,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05%。

二、内蒙古均衡发展面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走的是地区均衡发展道路。衡量不同区域发展状态和进行发展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主要是GDP的增长速度和有关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序,从而导致许多地区不顾自身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分工条件和比较优势,都围绕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张、增长,盲目开发和发展不适合本地产业特色的产业体系,导致资源环境、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经济与人口布局的问题逐步显现:

(一)资源环境问题

突出的表现为,在环境敏感和脆弱地区搞大规模工业开发,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发展高耗能水产业,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荒漠化地区盲目开发农牧业等。以乌海市为例,近年来,由于对煤炭的过度开采和低回收率,导致乌海市煤炭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相当严重。同时,煤炭开发导致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且破坏严重,对地下水、地表植被等造成一定破坏;煤炭利用过程中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悬浮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从各旗县区之间看。旗县区之间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差距。2012年生产总值列前10位的旗县区平均生产总值为668.2亿元,生产总值列后10位的旗县区平均生产总值为31.9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1倍。

2.从盟市之间看。呼包鄂地区和东部五市发展差距较大。2012年,呼包鄂三市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超过60%。2012年东部五盟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内蒙古的32.8%和26.3%。全区仅有的两个全国百强县在呼包鄂地区,全区经济十强县有9个在呼包鄂地区。

3.从公共服务看。全区各旗县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差距很大。以医疗条件为例,2011年,内蒙古平均每万人病床数为40.6个,12个盟市中每万人病床数最多的盟市是乌海市,为57.1个/万人;最少的盟市是乌兰察布市,为27.7个/万人,前者是后者的2.1倍。

(三)经济布局与人口布局不相适应

2011年呼包鄂地区30.7%的人口拥有58.5%的经济总量;而仅拥有34.6%经济总量的东部地区却容纳了50.9%的人口。这表明,经济总量大、经济高增长的地区没能相应吸纳更多的人口。

三、加快内蒙古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转变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均衡发展模式的代价就是地方政府不顾自身发展潜力,导致在短时期内局部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时,造成长期和整体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制约了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各地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格局,也导致了资源环境问题,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内蒙古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形成非均衡的空间开发格局

内蒙古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理念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控制好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格局。

1.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形成以重点开发区为核心的非均衡发展态势。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和人口集聚战略。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推动沿交通干线轴线的工业园区和资源富集地的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人口集聚战略要以中心城市为龙头,通过发展城镇经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发展要素集聚能力强、城镇合理布局的城市群,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人口进入预留生活空间。

2.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扶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区情特征,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资源开采、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二)以点轴开发模式推动形成非均衡的空间开发格局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通过点轴贯通,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是从发达区域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从内蒙古的情况看,应重点发展沿黄沿线经济带、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沿滨州线经济带、锡赤通地区等。

1.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是自治区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依托沿黄河、沿交通干线较好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交通设施和城市配套能力,重点推动建设22个产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实现错位发展,构筑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为主要产业发展带,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布局。强化呼包鄂中心城市地位,打造呼包鄂城市群。

2.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是加快内蒙古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口岸、城镇和经济通道为依托,以对外经贸为基础,以创新发展各类园区为支撑,以培育发展口岸经济,着力打造国际经贸大通道、国家区域合作大平台、外向型产业大基地,构筑空间布局合理、产业支撑有力、口岸定位清晰、沿边与经济腹地优势互补、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

3.沿滨州线经济带,是呼伦贝尔市融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抓手。呼伦贝尔地区同哈大齐地区的经济协作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农牧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项目。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绿色食品加工、进出口产品加工、旅游七大产业集群。加强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与相邻省市的立体交通大通道,缩短与东北经济区的时空距离,密切与东北经济区的联系。

4.锡赤通地区,将成为自治区东部增长极。引导锡赤通地区按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谋划合理的空间布局、协作的产业体系和共享的基础设施。根据锡赤通与周边地区的资源及经济互补性,加强与周边地区电力、煤炭、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作者单位:1.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型活动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