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碰撞与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碰撞与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家间经济要素的密切联系,必然导致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文化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并不是一种固定而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动态的趋势;它排斥“文化中心论”、“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它是不同民族、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形态和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平等共享。

担忧并不多余

1998和1999年,美国著名戏剧导演彼得・谢勒斯新编前卫剧《牡丹亭》在欧洲及美国上演,人们见到的结果,却是一个丢脸的低级大杂烩。场上自始至终安排一对亚裔青年男女在床上做出各种双腿悬空交媾及调情状。这种的演绎无疑是对《牡丹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扭曲和玷污,而谢勒斯在此“新牡丹亭”事件中,俨然以一副东方文化救星的圣人姿态呈现自己,并暗示:落寞的中国昆曲前途要靠他的新《牡丹亭》舞剧来拯救。一些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主义者对此异常气愤地说:难道我们非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敕封为“世界口头文化遗产”才知道自己传统的价值?难道昆曲非得这么脱,才能证明已走向了世界吗?

一起不大不小的“文化”闹剧,折射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引起了“民族文化”保护主义者的担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发展会走向同质化,民族文化会被异质文化所侵蚀和亵渎。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类似上述中国传统文化披上国际化的外衣后闹出笑话的例子最近几年并不鲜见。比如唐装,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火得不得了,于是各种前卫的怪异因素纷纷上场表演,为迎合商业利益的需要,而在设计上大动手脚,想必如今已没有多少人知道本色的唐装究竟是什么样的了。其实,艺术不怕与时俱进,就怕糟蹋。中国的食艺就更不用说了,在一些海外移民手中,中国菜几乎已成为大杂烩。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俨然已成为什么都能吃、都敢吃的民族。面对这样的文化悲剧,有谁还会认为那些出于保护和尊重民族文化的担忧是多余的呢?

“狭隘民族主义”批判

诚然,民族文化如上述那样走向世界是应该批判和反思的。民族文化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弯路和坎坷也是躲不过的。文化差异导致的好奇、误解和扭曲的心态及行为,需要一个长期磨合、理解和尊重的过程,如此才能认识到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平等、共存的文化状态。我们不能因民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操作性失误和愚蠢人物异想天开的“改造”,就产生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可能消亡的恐慌,进而走向它的反面,把自己重新封闭在“狭隘民族主义”的自我崇拜当中去。综观历史,民族主义大多是一个民族处在弱势时的反应。约翰・普拉蒙纳兹干脆就认为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来自感觉处于文化劣势的民族的反应。它经常是以民族的名义抵御外来势力压迫的一种应急手段,易于诱发,而难于控制,其历史的后遗症也是长期难以愈合的,尤其是那些并非基于理性判断的“泛民族主义情结”的情绪化操作。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的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的,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交流、碰撞和竞争,缺乏交往和碰撞的文化将会丧失发展的生命力。如今的中国社会不必要、也不可能以民族主义对抗文化全球化进程。相反,我们应本着“和而不同”的原则,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融入,加速淡化东西方之间狭隘“民族主义”的相互排斥和“文化异域情结”的猎奇色彩,建立起真正开放、平等的文化交流心态,融入其中,发现自身价值。尽可能科学地弱化“民族文化”可能携带的排他性和狭隘性诱因。同时,理智地、负责任地让中国本土文化,高质量、高效率地走向世界。

民族文化含金量是关键

主动融入文化全球化也不可能是一厢情愿的结果,它取决于本土文化跨时空的价值认同和自主接受。提到法国干邑白兰地,那自然是享誉全球,原因就在于它上乘的品质和怡人的口感,以及干邑地区三百多年来,葡萄酿酒的文化含金量。瑞士的伯爵、劳力士、宝玑和百达翡丽牌等手表,更是世界鉴赏家和收藏家的至爱,再高昂的价格也阻止不了人们为其魅力而倾倒,原因还是简单到“文化含金量”五个字。中国文化要获得世界的青睐,必须主动增强本土文化的含金量,而不能简单笼统地自诩为博大精深。

如今,中国有许多民族文化品牌,已成功地融入到文化全球化浪潮之中。如《孙子兵法》,从唐朝开始,就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俄、意、西班牙等十多种语言文本,被公认为“兵学圣典”和“世界兵经之最”。如今世界首部采用纯金纸制作的中英文对照版本的《孙子兵法》在全球范围内的发行,形象地寓意了中国文化品牌跨时空性的含金量。再如,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继1996年美国批准针灸作为治疗方法后,针灸在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体系中获得认可。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正在全球获得广泛重视,在人类保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又如,近年来海外掀起的收购1958年产“上海牌”手表的热潮,也证明了小产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事例都证明,中国本土文化也有不容置疑的含金量。文化含金量的证明需要本土提炼和世界认同共同完成。世界的认同反过来也会促进本土文化的再发掘,进而优化本土文化与世界“和而不同”的经营理念。

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传播,进而刺激文化产业繁荣。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没有理由顾虑,我们的文化正需要世界的认同,其价值才能不断强化和更具生命力。而本土文化的世界认同,本身就蕴涵着潜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它也必将反作用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世界市场中的价值定位和发展规模。全聚德烤鸭,琉璃厂的古玩,徽州的宣纸,景德镇瓷器,西湖龙井,贵州茅台,天山雪莲,日喀则藏式地毯……诸如此类,足以证明文化可以为经济打开世界市场,也可以提升经济品牌的文化效应。相信文化全球化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当是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