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如此。在分析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教学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物理;教学原则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早已能够高度共享,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与学习有关的各种资源、资料。因此,在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等特点,来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中职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开展电子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备课资源,

方便了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找各种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的素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备课内容进行修改增删,极大地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也进一步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另外,也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网络技术的成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供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网站。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的教育资源库以及课堂课件站等学习网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学习网站进行自学探究。例如,在学习“核能的利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一些可以进行自学的网站,然后给学生出示学习要求、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步骤等。最后让学生带着要求到相应网站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与处理,探讨与交流,最后再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

3.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模拟教学情境作用明显

物理学科的知识抽象性比较强,而且它所使用的学科术语也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例如,力、浮力、静电、磁场等概念,如果单凭教师的概念讲解,学生很难能够理解透彻。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演示或图片展示,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其视觉化,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太难了。例如,在学习“导体在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的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单凭教师的解释说明,学生是无法看到自由电子的移动过程的。但是把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由电子的移动,那么教师不用进行太多讲解,学生也能理解了。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解析

信息技术在改革中职物理传统教学观念、模式以及方式方法方面功不可没,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使用原则。

1.要始终坚持信息技术的辅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多媒体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在直观展示抽象概念、外化抽象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抓住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教师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切忌为了省事省时省力,对所有教学内容都一概以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只重直观展示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2.要始终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在提供直观形象、抽象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任何复杂的程序都可以简洁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物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物理难题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尽量使多媒体的使用服务于所学内容。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容易造成所谓的媒体干扰,从而打断学生的思维,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所展示的图片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要始终坚持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单单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任何时候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透彻讲解、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主,对于一些难以透彻理解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演示,起到帮助学生活跃思维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职的物理教学中,应顺应时展潮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意义重大,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助于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辅助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