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文化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新理念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文化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新理念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从文化视角的角度对文化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新理念构建提出思考和建议,旨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文化; 英语教学;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56-02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国职业教育的方向、方针、思想、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英语作为基础文化课的重要性尤显突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责任,就要承担对跨文化教授―中西文化的讲析、融汇、贯通。没有文化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难以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人们在整个生产生活交流过程中就受到相应的文化潜在规则的制约,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文化及背景知识的规则,便于在生产生活交流活动中准确地运用英语,那么在进行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促进文化的理解、共融。总之,在文化视角下有针对性地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rystal曾经指出:“没有一个社会生活的领域不被(语言)影响,它们都可以作为交际障碍及媒介的语言因素研究中获益”[1]。可见,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际交流的的工具,且是反映一个民族、集团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民族、集团、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习俗,它们又各自从其语言中表现。即英语语言教学就是英语文化教学活动。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实现在从业过程中与英语国家或集团的人们进行交流或懂得怎样使用那些国家产品或工具;或者将自己的产品或工具能准确地说明,使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们运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跨文化的交际互溶活动。

以往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是以讲授和训练为重点,强调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主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规则,以达到获取某种证书的相关要求,忽视了文化元素的融入。虽然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共有某些相似或相同之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差异,如果学生不能了解这些存在的差异。那么,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就会形成障碍。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既要注意两种文化的共同点,更要注意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才能达到两种文化的交融汇合,促进共同发展。可见,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十分重要。

在产业全球化的过程中,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汇、沟通、融合和发展,而且能促进不同民族、国家和利益集团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到发展或利益的切合点。认识到各自自身的价值。而中职生是这一过程中的一线实践者,他们充当从媒介传播者到创造者。因而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文化素养也与日俱增。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注重文化导入,不但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发展

一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调研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中职学生入学的英语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二年级的要求,缺乏学习英语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养成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方法较差;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极大,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低,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等等不良现象。教学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一些地区和学校还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有时学校还任意削减甚至取消英语课。使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2]。由此可见,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不容乐观。

而如今应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担任培养产业一线的劳动者,就使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并不是以认识,掌握一定数量的语法规则和词汇为最终目的,而是在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专业英语知识能力为自己从业服务为目的的应用英语能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显然不同于普通高中,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它是把英语应试能力转化为职场运用英语能力,除了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外,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更注重如何使用英语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在各种不同的场境中进行不同的听、说、读、写等,实现有效的交际和翻译应用。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孕含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习性及惯例。那么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文化交际规则、语用规则等等。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对比取用意识,造就在职场运用自如的英语能力,尽力把与母语互动时受到的相互间干扰化成有机的融合。[适时运用非语言行为如:目光,肢体语,语气,语调等作辅助,让学生在实践中把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融汇在一起,实现以运用英语能力为本位的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三者有机统一,着力提高职业素质素养和英语语言文化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在文化视角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新理念的构建

为了逐步满足国内国外经济发展之人才需求,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8年10月27日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其中之规定:“倡导能力本位理念,加强学习策略指引。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英语课程的核心以能力和学生发展为本设定课程目标……提倡加强学习策略与共通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沟通能力,交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运用的能力等,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场景下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2]这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1. 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输送,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性不够重视。而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做好这几方面的转变:

1.1 教学内容从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转变为以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1.2从单一的有声语言文化教学活动转变为有声语言与非有声语言的文化教学活动集合体。

1.3教师地位由文化知识传播者向文化知识实践能力的指导者、模范者、质量调控者转变。

1.4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构建形成词、句、段、篇、境易难结合的统一体,师生互动良好的统一体。

2. 着力提升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心得和自身修养

担任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要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之语言文化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是培养学生之文化语言实践能力,也是自身的再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尤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提高自我跨文化意识:

2.1多读多类型的英文刊物(如:中国的、美国的、英国的、印度的、新加坡的等等);

2.2多看多种题材的英文影视(如:卡通片、喜剧片、悲剧片、历史片等);

2.3多听多家英语广播(如:BBC\VOA\NCA\HBO\NGC)。要广而精,注意从阅读和视听中对比发现中外文化之差异,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之要求。

3. 强化教学内容和课程及实训体系建设,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1教学内容和课程及实训体系的革新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首要问题,“用”乃中之重。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与其他学校教学共性与异性之所在。共性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等;异性指突出能力本位,强调应用等。目标是通过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于实际生产生活中,把学生的创造潜力能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因而要建立和完善实训体系,不仅是建好一个好的语音室,而且更重要是建各种类型的模拟训练职场,即课堂多样化。为适应特种作业的需要(如:在噪声极大的环境下,需要的非语言行为交际),要积极研发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课程,即:用行为代替语言或者说行为指示语。只有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实训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素质。

3.2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就是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教而学,学而教。是一个不断优化进步的进程。既要备课,又要备学生,更要富于研究性的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内外。注意个体性和集体性,因材(教材和人才)施教,注重绩效。充分利用多媒体语言室、网络室和实际职场或模拟职场,用简单语句来表达复杂的问题,或用行为指示语表示表达问题、解决问题、互相沟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用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源。将形成性、终结性等多元评价手段灵活而有效的运用。这样做不仅有力地促进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结束语

总之,在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只有顺势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工作,注意文化元素的注入,创新理念,创造新课程及实训体系,才能培养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立法语言的内涵及外延―基于语言学及法学双重视角的定义[J].法治论丛,2008(01).

[2]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2008-10-27

[3] 教育部关于进一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01-15;教职成[2008]8号;资源网.

[4] “ 十二・五”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