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岸经贸往来还需达成更多协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岸经贸往来还需达成更多协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至今两岸关系发展平稳,贸易和投资金额不断上升,2012年达到了168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6%,经贸关系发展势态良好。6月21日《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务贸易协议)在上海签署,在胡石青看来该协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两岸经贸关系的一个亮点。他指出,因为以前所说的两岸贸易往来基本上谈的都是货物贸易,近年来货物贸易年增长率都在5%左右,差不多已经达到了“高原期”,在未来很难会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服务贸易协议涵盖的内容则属于两岸往来的全新范畴,将给两岸的双向投资和贸易关系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其推动下,两岸的经贸合作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但是两岸经贸关系依然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大陆利用台资的数额连续五六年一直在下降,直到去年才有所上升,上升了30.4%。“从某些角度来说,大陆和台湾错过了产业合作的最佳十年。”胡石青告诉《经济》记者。因为十年前大陆刚加入WTO,两岸之间的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代差关系,当时大陆主要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恰恰是在台湾被淘汰的“夕阳产业”。

随着大陆人口红利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陆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发展,也就是所谓的产业转型升级,这时候就会跟台湾的产业发展产生冲突。液晶面板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十年前台湾当局禁止岛内面板企业来大陆投资建厂,即使允许来大陆投资其技术含量也必须比岛内产品低一代半。那时候大陆十分希望台湾企业过来投资面板产业,而台湾却坐失良机。如今,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的不断落实执行,为两岸的经贸合作扫清了诸多障碍,而且两岸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局面,已经隐然浮现。

“现在货物贸易的协议双方正在商谈,最乐观估计年底可以谈完,但根据服务贸易的谈判过程来看,货物贸易的阻力将会更大。”胡石青说。因为双方已经错过了十年前的最佳合作期,这十年间大陆的产业不断地升级追赶,于是产生了很多利益上的纠葛和交叉。大陆的产业要发展,台湾的产业也要发展,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减少对产品和市场的保护,削减贸易壁垒。这对于两岸的产业,尤其是“夕阳产业”将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达成货物贸易协议的周折肯定会多一点。

两岸之间的贸易尤其是货物贸易,还面临着外在环境的冲击。因为两岸贸易中有65%是转口贸易,也就是台湾的零部件在大陆加工成成品,而产品的最终消费地都在欧美。2008年以后随着欧美市场的衰退,本应给两岸贸易带来明显拉动的ECFA,却因为欧美市场的大幅缩水,实际效益不如预期。现阶段我们还看不出来欧美市场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低谷,大陆为了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出了发展内需产业扩大国内市场的策略。这将给两岸经贸关系带来双重影响,既增加了新的合作可能,也为两岸旧的合作型态带来了挑战。

日益凸显的产业替代和被替代,产业追赶和被追赶已成为两岸经贸关系的一个特征,两岸产业利害关系的不一致性日趋明显,大陆和台湾的一些产品已经在海外市场开始竞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些冲突难以避免。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台商认为大陆对台让利的程度不大,甚至还有一些台湾的悲观人士认为,两岸的经贸关系已经从合作走向了竞争。

“谈到两岸经贸关系,民间交流不容忽视。可以说两岸经贸关系能走到今天,民间交流是最基本的动力,也是维系两岸之间能够持续发展的纽带。”胡石青告诉《经济》记者。两岸之间经过了几十年的隔阂,大陆能够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能够成为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民间交流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两岸一家亲的局面就是在民间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

虽说两岸之间有历史、文化的共通血脉,但离开了民间交流,这种血脉关系将难以维系,民间交流的方式使两岸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得到了不断地稳固和发展。从1979年到2008年,大陆一直为实现两岸“三通”而不懈努力,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三通”的历史意义。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陆去台湾的人次仅有30多万,与台湾到大陆的人次相差10倍以上,到了2012年大陆去台湾的人次超过200万,台湾来大陆的人次突破500万。两岸往来人次的逐年激增,不但加快了两岸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两岸的民间交流和文化认同,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其实台湾也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对外投资的,从90年代后期开始对大陆的投资就至少占其对外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就是文化同宗的结果。“如果没有文化的认同,两岸交流水平和现实相比会有明显的差异。”胡石青认为。因为,文化相同、语言相通能够方便公司的经营管理,消除很多的投资障碍;能够方便两岸居民自由地往来,少了沟通上的隔膜。目前台湾在大陆以外的投资,还没有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这就是存在文化差异,缺少文化认同的原因所致。因为,文化的差异性很可能使企业觉得初步评估的投资项目是可行的,但实际上这种可行性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