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沙棘产业开发治理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立地条件特征、模式技术思路、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模式成效以及适宜推广区域五方面叙述了沙棘产业开发治理模式,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棘产业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实体。
[关键词]沙棘;产业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124-01
1 立地条件特征
模式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南部,属于嫩江沙地范围之内,气候干旱少雨,风沙灾害严重。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0.88%,年降水量38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5倍,无霜期136~140d,寒暑变化明显,冬季长,夏季短,植被稀少,类型单纯。年均气温4.1℃,最高气温41.6℃,最低气温可达-35.2℃,年均风速4.2m/s,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21d。
2 治理技术思路
沙棘产业开发是立足于沙地资源优势,将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大力集中连片发展适宜沙地生长的无刺或少刺、大果、耐高寒的沙棘品种。这些新品种试验田产量均高达15000kg/hm2,在沙地大面积栽植,产量可达7500~15000kg/hm2,比中国野生沙棘产量高出10倍。种植大果沙棘,不仅为引进加工企业创造条件,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治沙格局,而且扩大了人工种植沙棘面积,实现了沙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发挥了沙地的资源优势,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 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3.1 造林地选择
营建以采果为目的的沙棘园,应选择土壤通透性好、地下水位较高或有灌溉条件、不会发生内涝、交通方便的地方。营建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为目的的生态园,则从选择品种入手,选择抗逆性强的栽植材料,选择生态型或者是生态兼经济型良种。
3.2 整地
可采用机械拉沟整地,拉沟深度30cm以上。
3.3 苗木选择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苗木是否健壮可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而且决定林分的质量,可以减少或者延缓干缩病的发生。造林应选用经过换床的二年生苗木,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直立不弯曲。采用容器袋育苗可保证造林时苗木根系不受损害,栽植后不缓苗,可保证造林成活率。一般用2a生健壮苗,苗高20~30cm,地径0.35cm以上,主根长15~20cm。
3.4 造林方法
本地区的造林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如果是充分熟化的土地,为了保墒栽植时可不用全面整地。若是撂荒地或是新开垦的土地,需全面整地,深耕细耙后起垄,然后按设计株行距挖穴,穴的规格为30cm×30cm左右,视苗木规格而定,苗木规格最好整齐一致,植入苗木后踏实,随即浇水,可顺垅漫灌,也可采用抗旱桶拉水穴灌。如果栽植后长时间不下雨,需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直至稳定成活。
3.5 栽植密度
采用扦插苗造林(营建沙棘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方便抚育管理、果实采摘、能抑制杂草生长。一般采用2m×3m的株行距,栽植后前二年可实行林粮间作(矮稞作物)以耕代抚,还要及时除蘖。如果是营造生态林,造林密度要适当加大,可采1m×1.5m。
采用实生苗造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的保存率,初植密度要大,采用1m×1.5m的株行距,密度为440株/亩,根据实生苗雌雄比例为1∶1的理论值,待开花结实后按雌雄比例5∶1伐除多余雄株,同时调整株行距。
3.6 抚育管理
植后前2年最好施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适时除草,避免杂草与树木争水争肥,影响林木生长,直到林分郁闭。本地区上半年基本无降水,为了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最好能及时浇灌,地势平坦可施行漫灌,地势不平可进行穴灌。沙棘的主要病害是干缩病,对此病害需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一是要选择抗病品种,二是要加强抚育管理,使树木生长健壮,不宜感病;三是尽量减少因日灼、机械刮拉伤、人为剪伤(修枝)、牲畜啃伤等伤害引起的病原菌侵入。四是解决结实量大所造成的营养消耗集中及消耗过大引起的生长势衰弱,主要通过修枝和追肥来解决。不单纯追求高产,剪掉部分结果枝,使树体营养积累与消耗达到动态平衡,在进入生长季之前追施肥料(生物肥料或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消耗,以实现稳产的目的。
沙棘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卷叶蛾,如有危害喷洒5%杀虫剂即可,例如锌硫磷、敌敌畏等。
4 模式成效
模式区从2003年起连续三年集中连片栽植了大果沙棘,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 hm2。大面积种植沙棘林不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而且在防风固沙、蓄水保土、绿化环境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2005年开始进入产果期的沙棘面积有200hm2,年可收入50万元左右,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
5 适宜推广区域
本模式适宜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及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
孙士军(1973-),男,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