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心,5类药易引起药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心,5类药易引起药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滥用药物现象的增多,药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众多引起药疹的药物中,比较常见的是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中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等。下面,列举这5类药引起药疹的特点,提醒大家警惕,避免药疹伤害身体。

1.抗感染药。统计表明,抗感染药引起的药疹居首位(以青霉素类居多)。多数病人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有的病人是在已发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

特点: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融合成全身弥漫性红肿,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之后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后可再生)。严重时,还可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中毒性肝炎等症。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皮肤剥脱可持续2~3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2.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特点:易引起固定型药疹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固定型药疹多见于口唇、、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四肢躯干也可发生。

名词解释:

固定型药疹:皮疹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水肿性红斑,在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和灼痛,停药即消退,如再服同样的药物,在原来部位可出现同样药疹,故称固定药疹。

麻疹样药疹:疹子为散在或密集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呈对称分布。

猩红热样药疹:药疹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

3.中药。近几年,中药引起的药疹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中草药中地龙、五味子、三七、红花、人参、大黄、穿心莲、贝母、丹参、鱼腥草、板蓝根等中药,以及牛黄解毒片、六神丸、云南白药等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如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制剂也会引起药疹。

特点:最常见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型药疹及口腔黏膜糜烂。中医认为,药疹主要由于脾湿不运、蕴湿化热、外感毒邪、湿热毒邪搏于皮肤所致。

4.抗癫痫药。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巴比妥酸盐等可引起紫癜型药疹。

特点:轻者双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有的可略微隆起。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甚至有黏膜出血、贫血等。有时,可伴发风团或中心发生小水疱,重者则可引发重型药疹。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可因继发感染死亡。

5.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包括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特点:皮疹类型均为荨麻疹型,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

总之,一旦怀疑为药疹,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如果药疹面积大或伴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耽搁。另外,发生药疹后,病人在饮食上应清淡,忌食鱼虾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以便加速致敏药物排泄。

走出药疹的认识误区

大多数人认为,药疹应该在用药后立刻发生。事实上,初次用药者不会立即出现药疹,需经5~20天的潜伏期,再次用相同的或结构相近的药物时,才会发生药疹。而患过药疹的病人,当重复使用致敏药物时,短则几分钟,长不过2天就会发病。

预防药疹的4点措施:

1.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药物过敏史。病人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尽量选择不过敏药物。

2.警惕药物交叉过敏反应。除不能使用过敏药物外,还要尽力避免使用可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头孢类药物。

3.减少用药品种。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用药时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这样即使发生过敏反应,也比较容易判断致敏药物。

4.合并用药时,应逐渐增加药物种类。服用多种药物时,应首选过敏概率较低的药物,应用数天后未见过敏反应发生,再增加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