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离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阎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离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阎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73-02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的质量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必须通过改进专业建设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举措,扎实有效地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第一,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产业的需求脱节。许多高职院校在决定专业设置时,往往不重视对需求情况的调研,甚至不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因而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不知道申办什么新专业;盲目申办“热门”专业;对传统专业、小专业缺乏改造和提升,很难进行“舍弃”;对新兴、边缘、交叉的跨学科的专业申办不够,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后劲不足。

第二,课程建设存在问题。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存在着课程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课程模式仍残留学科教育的痕迹,教师不能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在教改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模仿,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教学结果难以取得实效。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是校企合作仍处在浅层次、被动、应急合作状态,虽然高职院校有积极性,但大多数企业、科研、培训等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愿抽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与学校合作。受短期利益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不高。而且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使宏观的调节、规范、推动力度不大。所以在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中,工学结合实施的层面和效果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课程体系的构建,因而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人才培养工作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第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专业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是专业建设的实施者,目前教师还存在实践能力弱、生产实践少,很难真正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教学研究能力弱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第五,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要保证。没有实训室,就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质。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建设资金还存在资金短缺、实训设施不足、实训课程无法落到实处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相应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改进:

第一,加强专业调研,专业的设置应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建设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结合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对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作出积极响应,深入了解哪些是国家鼓励扶持的产业,哪些是被限制发展的产业,哪些是淘汰类产业等,产业政策导向是新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依据。

第二,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贯彻高职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建设从宏观层面上应遵循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从微观层面上应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实做到以工作过程需要开发课程体系,按模块化、综合化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开展课堂教学,按照层层分解的职业岗位能力要素选取教学内容等。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有服务于市场的目标定位。调研应针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行为所涉及的种种需求和企业内部与教育有关的资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寻找学校可以为企业(行业)等提供的服务,依据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优势,确定学校的最佳服务内容和领域。系统考虑校企合作在教学各环节发挥的作用,强化企业在课程开发环节的主导地位,在培养目标中体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第四,引入社会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其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由社会、行业、企业评价,目前教学质量监控有学院部门的校内评价,但是缺少外部评价机制;有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但是缺乏对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体系等建设工作的评价。学院应主动与企业沟通,听取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切实需求,了解本校毕业生整体的优势和不足,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修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