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冯氏幽默”到“宁氏疯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冯氏幽默”到“宁氏疯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90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影中,真正优秀的商业电影并不多见,如果论及90年代后中国的商业电影,尤其是喜剧片,冯小刚是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值得注意的是,与冯小刚当年的《甲方乙方》和《大腕》等喜剧片一样,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也同样引起了电影市场的轰动,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和好莱坞大片席卷全球票房的情况下,该片的成功再次印证了立足本土、植根地域、贴近生活才是国产电影的出路。

关键词:喜剧片;商业电影;立足本土;传统价值观念;恶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51-01

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陆续导演了一系列喜剧片,如《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和《非诚勿扰》等。这些影片都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前几名,在中国电影市场中非常受欢迎,票房收入甚至超过了大多当年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这给中国发展自己的商业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冯小刚影片的商业策略是本土化的,特别是冯氏喜剧片具有的固定的特色,城市游荡者的人物设计、京味对白、调侃幽默的话语风格,喜剧或在喜剧中加进些许黑色幽默的思维套路,讲述小户人家的爱情故事言情模式是冯小刚贺岁片的已经成规模的风格的基本模式,成为观众的一种期待模式。

然而,中国的市场经济与世俗化本身就是在非常特殊的社会体制环境与思想观念背景中出现的。从文化环境上说,中国的世俗化一面带有解构神圣化的现代意义,同时也体现出了对于传统前现代享乐主义的纵向承受以及对西方后现代消费主义的横向移接。两者的结合导致了中国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价值迷误。冯小刚的电影在某种程度就传达这种负面的影响,他的电影在满足人们的心理幻觉的同时又在为人们制造着欲望。

然而,近些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一绝成名,红遍全国,掀起了一阵“宁氏疯狂”并随后又逐步推出后续,疯狂系列的夺人耳目也影响着中国喜剧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在我看来,获得喜剧效果的策略有三。其一,每个人尽量重复的使用相同的口头俚语,在多次重复中迅速流行开来,比如国际大盗麦克的“我顶你个肺”,包哥的“惨死在里头”,道哥的“素质”,同伙的“这个不专业”等等。这延续了冯氏喜剧的经典台词法。其二,以多种方言语音的特有叙事效果增加影片喜剧性。《石头》中大量拼接了各地方言。在以四川话为主要语音的背景下,唐山音、港台腔混搭在一起,制造出新一轮的搞笑点。其三,以“土洋”的交锋、高下的移位等狂欢获得喜剧性。

作为新一代喜剧片代表的《疯狂的石头》带给国产喜剧电影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在未能解决喜剧艺术“说什么”的情况下,“怎么说”成为影片获得闪光点的关键。它打破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笼罩,破除冯小刚式的冷幽默和与赵本山式的东北贫嘴。他用了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乃至很多新潮电影用闪回、倒叙把节奏一再加快,编制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圈套牢牢抓住观众。就视听语言来说,实验性强的镜头技术进入通俗的娱乐片中,这可以说是电影发展的必然,反映了新锐导演宁浩在现代电影镜头技巧上的积累与纯熟,又保持了娱乐片尊重观众的传统。显然,当下新锐导演的知识结构已发生了较大改变,从先前吸收戏剧的营养,到借助小说的智慧,再到观摩大量的现代电影,积累了丰富的现代视听经验,现代电影本性观念逐步苏醒。宁浩式的更新喜剧叙事策略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还能在喜剧类型上走多远,这些都成为新世纪喜剧电影的新疑问。

然而,在《疯狂的石头》里的不少恶搞情节和语言,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当下喜剧片恶搞现象盛行的新思考。“恶搞”在当下喜剧片中常见是因为他释放了一种想象力,表现出一种不羁的创作热情,随心所欲的戏仿他人文本,也借原恶搞文本的知名度吸引关注,制造噱头。然而目前的恶搞绝非是影视创作自身发展的结果,它进藏着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咄咄逼人的态势。喜剧作为现代美学的范畴,蕴藏着深沉的情感意象,它以幽默、睿智、放达的人生态度,需以含着眼泪的微笑或者悲剧的底蕴,对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因素。我们的现代喜剧需要的是一种“喜悲圆融”的复合的喜剧审美情感。但是当下的恶搞是喜剧大多是缺乏真挚深沉的感情投入,偏向于是一种“以喜为喜”的恶俗表现。

冯小刚使得国产电影在票房市场找到一条康庄大道,将喜剧贺岁电影与商业电影元素巧妙融合,表现为经典冯氏风格的冷幽默,表现对现实的投射与调侃,最终引起大众共鸣进而传递着传统的价值观念。这代表着以冯小刚为代表的一代喜剧电影创作的日渐完善却僵化定型。然而,06年宁浩以一部《疯狂的石头》为中国的喜剧片市场带来了新活力,它展现出一代新锐导演对电影的独特视角与对现实的特殊角度诠释。融合着西方的新鲜叙事结构和中国特色的滑稽恶搞一时间引领中国喜剧新风尚。但这条路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种新喜剧模式到底能走多远,还真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新一批电影创造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及其跨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