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精神与想象力哪去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精神与想象力哪去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青年教师要展示一堂数学课《统计》,笔者以科学教师的身份为这节课出谋划策,以整合课程资源,达到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环保与科普教育的效果。在磨课过程中,笔者从科学教师的视角进行审视,发现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某些缺失,有待我们继续探索、改进。

我们应该尊重真实

《统计》这节课需要师生在课前准备大量数据,任务是繁重的。备课组很顺利地通过环保部门、网络等渠道找到了有关太湖水情况的数项指标,而2006年的某项重要指标数据却始终找不到,正当教师为此烦恼准备更换例题时,笔者的脑海中跳出一段亲历的授课场景。

笔者曾执教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测心跳》。在学生掌握测量心跳的方法后,安排学生分别测量安静状态下、绕操场跑一圈后、休息3分钟后的心跳并制表绘图,由于要控制变量,所以测量只能一次性完成。测试结果看上去很完美,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无一不把实验数据表格填得满满的,根据数据绘图也没有任何差错,我不由感叹学生数学学得真棒!

但实验真的成功了吗?仔细比较数据,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小组内各成员间的数据十分接近,数位学生跑步一圈后与安静状态时心跳速度没有明显差异,根本无法利用这些数据继续再进行科学上的分析与研究。

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询问一些数据明显有问题的学生,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测试有问题。

于是,我在其他平行班授课时强调:由于各种意外因素会干扰测量,可能会测不出或测不准数据,没有把握可以空着或者写无法测量。

可愿意这么做的学生少之又少,数据问题依然存在或者已经被学生掩盖得难以分辨。这一组组看似完美却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数据要之何用?!

难道传说中的“学术造假”、“数据掺水”在小学阶段已经初现?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敢于违背科学精神?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如此浮躁、如此急功近利?

深刻反思现今的评价标准,可以发现,我们提供的都是完美的例题、完美的标准化试题,学生早已习惯有问必有答甚至答案唯一,这和现实相符吗?而为了分数,教师往往要求学生,题目不能空着,一定要填满,尤其是选择题、判断题,不填就白白扣分了,填了就有百分之多少答对的希望。这种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宁愿凭感觉填上一个答案,宁愿相信身边的“优秀”同学,也绝对不敢用空白的答卷暴露自己小小的失败。我们在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真实。

于是,我向数学教师建议:换个角度去看待缺失的数据,就让2006年的某个数据空着,就让曲线图少一段。数据缺失才是真实的反映,用缺失的数据体现的真实最美。让学生明白没有就让它空着是多么的可贵,虚假的充实和饱满比空着可怕千万倍。

能否让学生大胆想象

为了在《统计》这节课更好地渗透环保教育,笔者建议在单纯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增加猜测数据变化原因的环节。可是,数次试教,学生却都在这个环节上卡壳了,老师们议论纷纷,是否该把这个不如意的环节砍去?

类似的卡壳在我教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使用显微镜》的时候也发生过。“想看看蚊子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吗?”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高呼“想”。我大卖关子:“老师先不让你们看,大家先猜测一下蚊子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哑然,尴尬的沉默。

我猜他们可能是不太会用语言表达,于是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小片纸:“不会说,那就画一画吧。”可悲的事情发生了,一半学生紧锁眉头,做沉思状;一小部分学生犹豫着落笔,又果断地擦去,再涂上几笔,又擦去;另一小部分学生探头探脑,观察着我和其他学生。

3分钟过去了,望着纸上空空如也的学生,我急了,我提示:“你没看清过蚊子的翅膀,你可以想想与蚊子类似昆虫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终于,我发现一个得意门生的纸上有了雏形,我拿他的作品展示在学生们面前。他画的翅膀被线条分割成一个个密密的小网格,很有意思。我夸奖他:“不错,你猜测蚊子的翅膀长这副模样的依据是什么呢?”他很快做出了回答:“我仔细看过蜻蜓的翅膀,就是这个样子的。”我立刻不遗余力地大发溢美之词……

一回神,不对啊,大部分学生趁这时候早已照搬照抄,把这幅猜测图原封不动地“复印”到自己的纸上去了。

我猛然想到曾经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的“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那则旧闻,这个案例似乎隐隐约约告诉了我个中的某些原因。

我们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伟大发现都是有依据的猜测。而我们的学生连能说服自己的猜测都提不出来或者不敢提,他将来怎么能提出让其他人信服的猜测呢?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展开想象?回忆自己经历的数学课,我能背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却不记得有猜测的过程,更没有亲手制作模型经历数次失败后重现π的伟大发现过程。记忆中,最多只有1分钟,公式就被教师完美地呈现在黑板上了,剩下的39分钟都被用于改变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运用公式解题中去了

学生在猜测的环节卡壳了,那是否把这个败兴的环节砍掉?不!这就更说明了“猜测”环节的重要性,虽然这一环节很微小,虽然学生课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验证这种猜测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科学课上之所以暴露出这些问题,是因为科学课有它的特殊性和先进性,虽然它作为主课之一被完全边缘化了,但依然能够从它的角度折射出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学教师,在深思的同时,也提醒所有的数学教师,能否用别的办法弥补课堂上的那些缺失呢?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钱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