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婆的粽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婆擅长包粽子,大盆的糯米用糖焦拌得通红,旁边是泡得碧绿的竹箬,映得清水都泛出幽幽的绿色。外婆系着围裙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一偏一转间便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
大盆的粽子是上煤饼炉煮的。小时候我爱帮外婆生火,听着锅里面咕噜咕噜响,一会便有各色的香气溢出:先是单纯竹箬的清香,再是米饭煮熟的香味,而后慢慢飘出米香与肉香掺杂在一起的气味,和着隐隐约约的草木香气。这才是最熟悉的粽子的味道。于是喜欢偷偷打开锅盖,让那一阵蓬勃的香顺着纯白的水汽扑面而来,直至漫出院子,将整条街道染遍。
晚上是例行的聚会,各种好菜满满一桌,主角却是刚煮好的粽子。外婆的粽子香软又不黏牙,咬下去还看得见晶晶亮的米粒,真有些舍不得吃了,小口小口地咬,直听见阿姨急急地催促:“快点吃,冷了就不好吃了。”
不只是端午的时候有,年前也是要做粽子的,品种也更多了些,有白粽,只用糯米包出来,吃的时候加上红糖。金黄泛棕的底色上一只白白胖胖的粽子,唯有朝天的尖上积着些微的糖,就像小孩子冻红的鼻子。还有豆沙的,咬着咬着便甜到了心底。
这时的粽子是要送人的。外婆包得多了,便用绳一串串挂在杆上,系白绳的是肉粽,红线是白粽,还有挽了个结的豆沙粽,风吹着粽子串微微动,便似风铃一般。临回家时人手一串,有的留自家,有的送亲戚,还有邻里间的互赠,尝尝各家不同的滋味。
后来,或许是吃多了粽子,或许是不知道珍惜,竟有一段时间不愿包粽子了。再后来,想包粽子的时候,外婆却老了。
虽然由阿姨接过了包粽子的担子,端午的聚会到底还是淡了。偶尔的几次,也不复以往的热闹。更多的时候,吃着超市里品种繁多的粽子,却怎么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了。
至今仍在努力地回想,到底是什么时候把节日淡忘了呢?仿佛就在某一天,出来嬉戏的人少了,聚会笑谈的人少了,甚至连放鞭炮的声音都少了。门前的水泥路铺好了,网线设好了,电脑多了,却把什么重要的东西丢了。
愤怒韩国对端午节的侵占,怒斥,声讨,却总在背后感到无力和无奈。我们可以去批评,也可以怒发冲冠,但自己把自己给丢了,又可以去怪谁呢?我们不再执著于年年的守岁;不再欢喜于烟火的绽放;不再在佳节中欢聚一堂。小时候常常背诵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未料到是如此新桃,又是如此轻易地将旧符换掉了。
听闻国家将清明、端午与中秋定为法定休息日,终是轻轻松了一口气,或许并不是惊世之举,但却是一个契机。学学包粽子,学学以往的习俗,更是对我们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的一份虔诚与敬意,也是对那句“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的缅怀与追忆。
望我们在未来,对着我们的下一代时,可以大声地说出:“这是我们中国的节日。”―自豪地,坚定地,义正辞严地。
(指导教师:李胜奇)